近年騰訊 (0700-HK) 大力投資各類科網企業,被外界質疑集團正在喪失創新能力,變成了投資公司。不過,據陸媒 36 氪報導,從今年下半年起,騰訊投資業務顯著收緊,步調放緩,集團幾乎暫停接觸與業務弱相關的項目,已投資的項目亦因不符業務需求不再加碼投資。
騰訊今 (23) 日現跌 0.893%,報港幣 288.6 元。
報導指出,2018 年上半年,騰訊砸下人民幣 100 億元入股萬達商業、25 億入股大陸男裝品牌海瀾之家,及 8.87 億入股湖南教育電子產品生產商步步高等。但下半年開始,騰訊投資收緊投資步代,有投資人原本和騰訊在商討幾個項目的下一輪融資,現在已完全停滯。
報導引述 1 家曾多次與騰訊合作的財務顧問表示,現在手頭上沒有騰訊的項目,騰訊投資併購部現目前的工作都是固有優化項目,例如現有被投資公司間合併、增持,完全沒擴張新的領域。
事實上,近期騰訊投資併購部備受輿論批評,網上出現〈騰訊沒有夢想〉、〈全面反思騰訊的戰略〉文章,直斥騰訊「投行化」。
隨着近期騰訊宣布將大規模調整組織架構,騰訊投資業務亦瀕臨拐點,報導引述消息人士說,騰訊投資併購部顯然「陷在焦慮裏」,該部門要證明自己的價值,尤其是對業務相關正面影響,否則,騰訊業務部門的話語權會進一步放大。
報導指出,騰訊收緊投資最直接的原因是「彈藥」減少。對比年初的股價高點,騰訊已蒸發超過 1/3 的市值。騰訊投資併購部的人曾私下半開玩笑的說,現在處在「淨負債狀態」。
另一方面,投資本身就是騰訊在財報上的一項「不穩定因素」。彭博社專欄作家高燦鳴 (Tim Culpan)8 月刊文《騰訊的麻煩何止遊戲》指出,今年第二季,騰訊對私有公司、上市公司等投資項目淨收益大降 51%,創下自 2016 年以來的最低點,包括閱文集團 (0772-HK) 及特斯拉 (TSLA-US) 等股價也都跌至低點。投資收益下降的幅度很大,相當於第二季度淨利潤的 15%。
騰訊在 2011 年定調「流量+資本」兩大核心能力,成立產業共贏基金確立投資業務,2017 年投資公司達 125 家,今年截至 8 月 1 日達 93 家,規模達人民幣 1874.72 億元。
36 氪引述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擁有今日頭條、抖音等產品的字節跳動崛起,騰訊在主力泛文娛等投資上,加強了對字節跳動的打壓,甚至加上排他條款,反映騰訊開始加強對投資公司的控制,與以往採放任發展的態度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