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本週五 (18 日) 即將公布中國第三季 GDP,《路透社》報導,經濟學家認為在美中貿易衝突升級以及國內需求持續減弱下,中國經濟增長已放緩至接近 1990 年以來最低水平,而且放緩情況正在加深。
根據路透社調查預計,中國第三季經濟增長將達 6.1%,不過,也有部份分析師認為,本季度經濟增長將下探 6%,低於此前設定的 2019 年增長目標。
以下以就業狀況、電器產品出口、鐵路運費,以及汽車銷量等項目解釋中國經濟減緩狀態。
就業狀況:
儘管失業率保持穩定,但一些跡象顯示,國內低迷需求以及貿易戰局,導致中國製造業面臨一波波的裁員浪潮。
去年至今,中國 PMI 數據中的就業項目呈現急遽下滑,更在 8 月份首次跌破 47,不僅低於榮枯分水線,更觸及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
電器產品出口:
貿易戰延燒至今,中國的出口情況在美國的關稅壓力下持續惡化,其中 9 月的出口跌幅更創下近 10 個月來最大。
根據統計,自 2018 年貿易戰爆發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已跌將近 12%,但出口情況仍未見起色,顯示人民幣貶值也無助於中國擺脫出口下滑困境。
鐵路運費:
受國內需求疲軟衝擊,2017 年以來,中國超過 10 萬公里的鐵路貨運量出現遞減情況。與先前平均每月雙位數增長相比,鐵路貨運多已放緩至個位數增長,甚至出現負成長。
儘管今年 4 月中國鐵路宣布調降貨運費用,甚至部分取消運費來刺激增長,經濟增長仍舊持續放緩。
汽車銷量:
中國汽車銷量去年出現近 30 年來首次下滑, 9 月汽車銷量連續第 15 個月下降,打擊人們對於汽車市場快速復甦的信心,除了汽車外,隨著收入成長放緩和債務水平攀升,中國消費者更開始減少智慧手機至家具等商品購買,汽車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