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為何失業率下降,薪資成長卻緩慢?轉職比率可能才是關鍵

鉅亨網編譯張詩苡
Tag

從近期美國、英國、及澳洲最新公佈的就業市場數據可以看出,儘管各國失業率呈下降趨勢,薪資增長卻相對緩慢。經濟學家表示,造成此矛盾現象之主要原因之一為,就業人口之轉職意願下滑。

2009 年 10 月時,由於金融危機之衝擊,導致美國失業率攀升至 10%,而在今年 9 月時,失業率已下降至 3.5%,創下 50 年來新低,而根據美國勞工部所公佈之最新 10 月就業市場數據指出,新增非農就業人口超於市場預期,失業率雖然小幅上升至 3.6%,但從整體趨勢來看,可得知目前美國就業市場正在改善。

但數據顯示,美國 10 月平均每小時薪資年增率卻僅為 3%,而每小時薪資月增率則為 0.2%,令市場感到困惑的是,儘管自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失業率已大幅下降,但隨著失業率的改善,薪資增長為何遲遲不見起色?

根據菲利浦曲線,當失業率較高時,薪資水準降低,造成通貨膨脹率走降;相反的,當失業率較低時,薪資水準則會提升,並將進一步推升通膨率。因此,一直以來,聯準會使用失業率數據,作為利率決議的參考指標。

但依照目前情況來看,菲利浦曲線屬失衡狀態,根據已開發國家公佈數據顯示,目前通膨率仍在各國央行的目標之下。耶魯大學經濟學家 Giuseppe Moscarini 表示,若欲預測薪資、通膨率、以及企業生產力的走向,比起失業率,就業人口轉職比率為較有力之預測指標。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員工若轉職,平均薪資可以增加 4%,而轉職的員工也可提升談判籌碼,使公司願意支付更多的雇用薪資,而由於生產力較高的企業,較有能力支付較高薪資雇用優秀員工,因此,就業人口轉職比率若提升,則可進一步推動整體產業生產力的提升、以及增加每小時產出。

簡而言之,造成薪資上漲的最大原因為,企業間彼此對於員工的競爭,因此,若員工周轉率下滑,則會對生產力及薪資增長,造成負面影響。

而增長緩慢的薪資水準,將使勞工可支配所得降低,導致消費能力萎縮,並對各國經濟成長造成威脅。因此,Moscarini 表示,比起失業率,各國央行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就業人口的轉職比率上。

根據經濟學家表示,造成勞動人口轉職意願降低之主因之一為,對於景氣復甦之不確定性,使得轉職風險增加。而另一個原因為,就業人口年齡的老化,使得就業人口移動性降低。

基於上述因素,導致近期薪資增長速度並未隨著失業率一併改善,而短期內央行若欲持續利用寬鬆政策,以刺激經濟成長時,也較可不用太擔心通膨飆升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