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頻譜競標暫時告一段落,電信兩小業者亞太電與台灣之星,被視為此次競標關鍵之一,尤其台灣之星堅持在 3.5GHz 頻段取得 40MHz 頻寬,亞太電最終讓出黃金頻段,在頻譜難發揮最大效益下,兩小業者未來與誰共網,營運下一步怎麼發展,成外界關注焦點。
業界人士分析,亞太電得標結果出乎意料,但未必是壞事,照過去 4G 時代商業模式來看,台灣大與亞太電共同合作,儘管多次被罰款,還是堅持共網,顯示其價值不可忽視。
儘管亞太電未取得黃金頻段,但在 28GHz 拿下 400MHz,數量僅次於中華電且與遠傳相當,業界認為,若亞太電善用現有頻譜,市區基地台布建完全,加上電信管理法即將在 7 月上路,有助亞太電與其他業者一同合作,幾乎是用最便宜的價格進入 5G 門檻。
而台灣之星握有 40 MHz 頻寬,雖可獨立運作,但難發揮 5G 最大效益,不過相比亞太電,與其他業者共頻、共網的談判條件略勝一籌,此外,台灣大 (3045-TW) 因僅取得 60 MHz 頻寬,未來是否轉向與台灣之星合作,也不無可能,儘管台灣之星 4G 時代祭出低價策略,打亂電信大老們的營運腳步,但畢竟商場沒有永遠的敵人,未來業者的合作動向,耐人尋味。
兩小業者有合作上的難關,電信三雄則有獲利壓力,業界指出,未來 5G 開台後,電信商主力將先擺在 B2C ,畢竟有穩定營收來源對營運較有支撐,但是單靠消費者的用戶平均收入 (ARPU) 仍不足以支撐整體營運,因此各家勢必瞄準 B2B 垂直領域的 5G 需求,包含保全業、製造業、學校、醫院等,其商業模式更靈活,各電信商如何抓住企業客戶,將是未來獲利成長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