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終於在上週簽署第一階段協議,舒緩貿易戰以來的風險情緒,然而分析師持續對協議中的採購額產生疑慮。
週五 (17 日) 凱投宏觀 (Capital Economics) 期貨經濟學家 Caroline Bain 表示,第一協議內容,中國承諾將提高未來 2 年內對美國貨物和服務的採購量 2000 億美元,其中能源採購金額將增加 524 億美元。
然而她指出,去年截至 2019 年 11 月,美國原油、煤炭以及液態天然氣 (LNG) 出口量總額共 800 億美元,等於未來 2 年間,美國有一半以上的能源出口需運往中國。
Bain 補充,中國在第一階段協議中承諾未來 2 年內擴大採購美國農產品約 320 億美元,並會基於 2017 年美國出口的 240 億美元再做加總,這樣龐大的數量根本不切實際,她認為美國很難滿足中國的所有農產品進口需求。
且這龐大的採購額都出自美國,恐怕會讓中國其他供應國的農產品市場份額流失,且國際期貨的價格也有將面臨下行風險。
摩根大通 (J.P. Morgan) 首席美國經濟學家 Michael Feroli 也斷言,中美貿易協議並不會改善美國貿易情況,或對國內 GDP 產生巨大影響,與川普政府承諾的提振貿易言論有所出入。
Feroli 補充說,要在增加美國出口額的情況下,維持美國經常性帳戶順差不變,就需要提高美元的實際匯價。
他指出,不過這樣一來,美國向中國出口農產品的廠商將從中受益,卻反而會讓那些向非中國市場出售農產品的廠商損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