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調查:台灣央行估週四降息 創2016年來首見

鉅亨網新聞中心
Tag

台灣央行似乎也將被捲入新冠疫情引發的全球寬鬆浪潮,據《彭博》最新調查顯示,有高達七成的受訪分析師認為,在本週四 (19 日) 的央行理監事會議上,將自 2016 年年中以來首次降息,指標利率朝歷史低點看齊。

台灣基準利率指標:重貼現率,已連續三年多維持在 1.375%,而台灣央行將於本週四 (19 日) 下午召開季度理監事會議,據《彭博》在 3 月 12 日至 17 日進行的調查訪問了 30 位經濟分析師,其中 21 位預估央行將下調指標重貼現率,多數預估調降 12.5 基點至 1.250%,少數估 25 基點或更多。此前在去年 12 月進行的調查中無人預估會降息。

儘管台灣目前疫情尚相對受控,多數分析師認為台灣作為小型開放經濟體,不可能不受牽連。隨著疫情從中國往歐、美擴散,全球多處封城、鎖國及民眾居家自保,不只打亂了經濟供給及需求兩端,也造成國際金融市場創歷史紀錄崩跌。美國 Fed 本月兩度緊急降息,重啟 2008 年雷曼兄弟倒閉後的零利率及量化寬鬆政策,南韓、英國等多國央行亦大幅降息。

「全球主要央行及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都在寬鬆,如果不降,台幣有升值的風險,我們不一定能承擔得起台幣升值的壓力,等於是我們被拖著降 (息)。」凱基投顧經濟分析師劉建志在電話採訪中指出。

預估將降息 25 基點的他並指出,這次令人害怕之處在於,在疫苗或解藥開發成功之前,所有的貨幣政策和財政刺激都是在解決疫情結束後的需求,而不是解決疫情。

台新投顧經濟分析師喬慕恩亦認為,比照 2008 年台灣央行果斷跟著美國緊急降息,這次料也將順應美國的零利率政策,可以避免台灣相對其他國家成為高利率。他並認為央行將保持流動性寬鬆,高達 7.6 兆元台幣的央行存單發行餘額資金池將是可運用的工具。

效果之爭

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上週在立法院談話稱,疫情對經濟及金融都造成影響,台灣全年 GDP 成長保 2% 的機率相對少,如果降息,所考慮的層面不只是對經濟的刺激,最主要是考慮金融穩定,之後才是來協助經濟發展。他同時也引述多數經濟學家看法稱,應對短期波動,以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的組合來提振經濟效果會較好。

此次調查有 9 位分析師認為央行將連續 15 季維持指標利率不變,部份也是以「效果論」為由,如星展銀行分析師馬鐵英便認為可動用的工具有限,很難跟進發達國家的極端政策,而且台灣隔拆利率已跟零利率相距不遠。

全球主要央行裡近期也的確有寬鬆銀根但未降息者,例如歐洲央行上週推出包含增加購債規模、向銀行提供更多貸款的刺激方案,但據知情人士稱,會議上甚至沒有提出降息的建議。日本央行本週會議同樣加倍 ETF 購買目標以釋出資金,但並未進一步下調已是負值的利率。

不過,元大投顧首席經濟分析師陳森林指出,降息是為了防止流動性的連鎖效應,也有助銀行降低定存利率、資金成本, 目前台灣銀行業的總存款裡有三成是定存。「企業現在是危急存亡之秋,銀行也應該出一臂之力,而這事要由央行來主導。重點要先顧及企業的存亡,存款人的收益變成其次,」。

「(降息) 止痛藥不一定有用,但不打更慘,」凱基投顧的劉建志亦稱。

(本文不開放合作媒體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