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擴散,「熔斷」成了多國股市慘烈的現狀,台股也跌跌不休,十年線一失守,三大財金部會放大絕聯手救市,周五 (20 日) 台股立即強勢反彈,但疫情仍看不到盡頭,後續震盪在所難免,《鉅亨網》盤點歷史經驗,金管會至少還有十招救市王牌可以用。
台股自 1 月 12000 點一路失守萬點、10 年線,最低連 8900 點也摜破,等於從高點以來已下跌四分之一,金管會之前對台股都僅止於信心喊話,以及被動式鼓勵庫藏股、鼓勵上市櫃公司召開法說會、鼓勵金融業進場護盤,但台股依舊未見起色。
金管會 18 日率先祭出強力救市措施,限制借券賣出量,將每日盤中借券賣出委託數量上限,從原本的「前 30 個營業日平均成交數量的 30%」,降為 10%,為期 3 個月。
由於採行借券賣出最多的是外資,這項措施被視為是打擊外資空頭。由於外資近期不計成本狂殺台股,3 月賣超都是兩、三百億元起跳,今年以來賣超金額累計超過 4800 億元,超過 2008 年金融海嘯當年賣超的 4700 億元手筆。
市場人士認為,外資賣超毫不手軟,若是借券來放空,等同落井下石「發國難財」,且外資因為占台股比重高,賣股傷害對台股影響最重,金管會因此優先從控管限制借券下手,希望降低個股因借券放空而加劇波動,並抑制外資空頭。
如某一檔個股一天成交量是 3 萬張,過去外資可借 9000 張做放空,未來 3 個月內只能借 3000 張放空, 等於限制 1/3 的空方賣壓,藉此減緩權值股賣壓。
金管會本周還放寬信用交易追繳差額的抵繳擔保品範圍,也是從 3 月 19 日起三個月,投資人經授信機構同意,得以具有市場流動性且能被客觀合理評估價值的其他擔保品,補繳融資自備款或融券保證金差額。
放寬後就不限現金或股票可作為抵繳擔保品,投資人可以興櫃股票、債券、黃金、珠寶等做為融資擔保品,擔保品範圍更廣後,可避免散戶融資被斷頭。
金管會本周還宣布有條件限空令,只要個股當日收盤價跌幅達 3.5% 以上,次一交易日就不能平盤下放空,可避免個股價格因放空交易加速跌勢。
台股曾實施 3 次禁空令,分別在 1998 年、2008 年及 2015 年,只有 2015 年有效阻止股市下跌,前 2 次皆無功而返。
據市場統計,台股第一次實施平盤下禁止放空在 1998 年 9 月 4 日亞洲金融風暴發生之際,台股直到 1999 年 2 月才落底,跌幅 20.6%。
第二次禁放空則在 2008 年 9 月 22 日,主要是美國發生雷曼兄弟倒閉、次貸危機,引發金融危機,政府再度祭出禁空令,台股至 2008 年 11 月 17 日見最低點,跌幅 33.7%。而全面禁止放空,只有在 2008 年 10 月 1 日發生過一次。
第三次禁放空在 2015 年 8 月 24 日,由於陸股崩盤,政府祭出平盤下禁止放空,當日即快束落底,跌幅僅 4.84%。
除已具體出招的上述三招救市工具,目前金管會還正在研議鬆綁資本適足率(RBC),金管會顧立雄表示,股市下跌確實衝擊保險業 RBC,雖已有逆景氣循環措施,讓保險業投資台股的風險係數調降,但顯然還不夠,因此正研議 RBC 可以如何調整;金管會為鼓勵保險業資金投入台股,一旦放寬壽險業 RBC 係數,將有助引導超過 7 兆元壽險資金入市低接。
外界也關切,金管會還有哪些救市王牌,盤點過去金管會曾使用的救市招數,發現還有九招,加上正在研議的 RBC 鬆綁,意味著疫情尚未緩解,倘若未來國際股市持續崩跌,台股若再陷殺機,至少還有十招救命符。
而過去的九招分別如下: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時,6 月採行包括調高融資比率及融券保證金等兩大招。
2008 年金融海嘯時,還曾祭出縮小跌幅限制,從當年的 10 月 13 日起至 10 月 24 日止,股市跌幅限制由當時的 7% 縮小為 3.5%,漲幅維持 7% 不變;同時,全面禁止借券及融券放空的措施,則由 10 月 14 日展延至 12 月 31 日,為了救台股,跌幅減半,全面禁空延長。10 月 16 日再祭出增加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量 3000 億元。
在 2008 年 11 月 26 日,金管會進一步決定對保險業「大紓困」,做出三項決議:一、保險業未實現損益認列比率打折,也就是投資股票虧損只認 20%,或以「成本法」認列;二、保險公司投資單一不動產限額,從原本規定不得逾淨值三成或一億元再放寬;三、保險公司辦理特別股現金增資,其他壽險公司如認購,不必從「自有資金」扣除。
現任立委曾銘宗擔任金管會主委任內,2015 年時,喊出「救市愛台灣,自己的股市自己救」口號,曾鼓勵金融業及各基金買進基本面佳、本益比低的績優股,但跟顧主委鼓勵金融業買股不同的是,曾銘宗當時允許買進部位可以轉備供出售,提高金融業買股意願。
整體來說,金管會數度重申倘股市發生非理性下跌,金管會將適時進行評估及應變,畢竟此次疫情對人性的恐慌,從實體世界到金融市場,再回到實體世界,仍不見盡頭地循環著,可用的政策護盤工具不能一次性全數盡出。
除金管會的救市王牌,央行、財政部也都還有底牌,例如曾使用的要求國內法人不得承作無本金遠期交割外匯 (NDF) 業務,防堵大規模的投機性的外匯交易行為,或是 1999 年曾取消債券交易稅等,股市是經濟的櫥窗,救股市就是救經濟,政府一定會適時出手救市,投資人不用過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