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股最大買家消失?Q2恐難再見美企庫藏股回購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Tag

美股史上最長近 11 年的牛市,很大的支持動力來自公司派大舉執行庫藏股回購自家股票,來支撐股價,這甚至不是個祕密,但大家「看破不說破」,又或者不覺得這是個問題。

過去美股公司執行庫藏股的財務操作,讓股東、投資銀行,人人有錢賺,公司派也執行的理所當然,但是目前市場已因武漢肺炎 (COVID-19) 急轉,每家美股公司營運狀況已大受衝擊,正疾呼美國政府援助,再加上「美元荒」的出現,導致美股企業庫藏股回購的行動,正在慢慢消退。

實施庫藏股對公司好處多多

RIA Advisors 經濟學家 Lance Roberts 過去就曾指出,公司實施庫藏股好處多多,其中很重要的優勢,是可以美化財報數字,因為在美企營收成長疲軟之下,公司透過減少在外流通股數,即可營造每股純益 (EPS) 的「獲利增加」錯覺。

對於公司管理階層和股東來說,實施庫藏股有可能是對公司流動性的「最佳使用」,但最大的爭議在於,這不但是直接討好股東的便宜手段,內部高層更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他們的收入很多都來自股票的分紅。

而更有甚者,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研究發現,許多公司高層在公司宣布實施庫藏時,大量賣出自己的持股,並從中獲利。過去 10 年以來,聯準會向市場注入大量現金,與此同時,上市公司加大力度買回自家股票,幫助自己荷包滿滿。

WOLF STREET 分析師 Wolf Richter 批評,自 2012 年以來,標普 500 指數公司共花費約 4.5 兆美元在買自家股票,讓它從公司負債表中消失,這些錢還常由債務來支付。

川普上任後,他力推的減稅政策,更將這股風潮帶向高峰。2018 年在公司稅調降,以及股市不穩的情況下,美股實施庫藏股金額突破 1 兆美元。此一金額在 2019 年稍減,但仍高達 7000 億美元

疫情爆發前庫藏股已在縮減

不過從今年 1 月以來,這股買回庫藏股的風潮,就已經有減弱的跡象。在武漢肺炎 (COVID-19) 疫情爆發前,美股公司今年 1-2 月宣布的庫藏股金額,為 1220 億美元,較前 1 年大減 46%,是 2009 年以來最大的降幅。

美股庫藏股回購的減少,也體現了公司財務主管們對美國經濟放緩的擔憂,故保留現金及維護公司信譽,開始成為優先事項。

隨著疫情爆發、美股公司股價急墜,公司派已更不敢將錢輕易投入股市,因為面對未來極高的經濟不確定性,公司需要更多的現金應付各種可能狀況,尤其是受疫情影響可能最深的石油、航空、觀光及金融業等類股。

自 3 月起,美國企業中先是石油及能源公司率先表態,代表全國 8 家最大銀行的金融服務論壇也於月中承諾,至少到第 2 季末將不再買回庫藏股,這樣的聲明除了因為的確有現金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急需政府援助,當然公司們需要先表明不會亂花錢。

幾乎面對生死存亡時刻的航空業更是如此,在波音 (BA-US) 帶頭下,美國航空業正尋求至少 500 億美元的政府援助,但也是這個時刻,他們過去的「庫藏股紀錄」立刻被拿來檢討。

政經環境轉為批評庫藏股

民主黨參議員 Tammy Baldwin 指出,全美四大航空公司在 2014 年至 2019 年之間,花費了 425 億美元進行庫藏股回購,這幾乎相當於航空業現在要求的 500 億美元,批評者認為,如果經營者沒有將錢亂花在買股上,他們本該擁有更好的應對疫情實力。

這也成為川普政府力推刺激方案時的一項阻力,同時也讓川普加入表態,不支持買回庫藏股,甚至發表談話,指責庫藏股人為地抬高股價,並沒有幫助勞工,也不是白宮減稅政策的用意所在。

整個政經環境的變化,讓信評公司標普預計,各公司的庫藏股金額,預計由第 1 季的「大幅滑落」,到第 2 季的「慘淡」,因為公司急需保留現金。

S&P Dow Jones Indices 資深指數分析師 Howard Silverblatt 指出,COVID-19 大大改變了 2020 年的格局,因為股利承受壓力,而回購股票似乎正在騰空。

即使目前美股大幅走弱,正是實施庫藏股的良機,但它現在必須與公司的其他優先事項競爭,因為流動性的不確定性來到了自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高。

別指望庫藏股買盤了

當然,美股企業為自己辯駁,美國航空公司表示,這些公司在過去 10 年中花費了大約 480 億美元進行回購。但相較之下,他們在員工薪資與福利支出上,遠遠超過了 4240 億美元。還花了 1390 億美元購買飛機,並進行其他投資。

對於「亂花錢」的指責,Cowen 航空公司分析師 Helane Becker 認為,這次的紓困與庫藏股或分發股利無關,你可以說他們應該有「雨天基金」,但是這個基金的規模該有多大才合適?

對投資人來說,最需要了解的可能只有兩點,首先,過去 11 年多以來,美股企業買回自家股票,就是美股上漲的最大動力,其次,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至少到第 2 季末,投資人就別希望這筆資金可能前進股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