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 (AAPL-US) 和 Google(GOOGL-US) 為遏制武漢肺炎 (COVID-19) 疫情在日前罕見合作,開發以藍牙技術為主要訊號的接觸史追蹤系統,用戶若接觸感染者會跳出警示,雖然立意良善,卻引發隱私爭議,德國新創界呼籲開發「歐洲式」追蹤技術,不要讓矽谷掌握敏感的個資。
主導德國新創界倡議計畫 Healthy Together 的 Julian Teicke 說,兩大矽谷巨人聯手抗疫是好消息,但他們也將因此掌控智慧手機 99% 生態系統的數據,這一點不令人樂見。Julian Teicke 也是科技保險商 Wefox 集團的創辦人。
這種手機 app 由藍牙技術支援,一旦用戶在過去 14 天接觸過病毒檢測呈現陽性結果的人,就會跳出警示,這種方法對苦思如何在疫情降溫後重新開放經濟的各國政府來說頗有助益。
但這種 app 難以符合歐盟嚴格的隱私法規,而蘋果和 Google 宣稱的去中心化模式,也和各國政府傾向把數據集中在特定伺服器的模式相左。
目前全球有許多國家尚未解除封鎖措施,全美也有超過 90% 民眾受居家令影響。
蘋果週二 (14 日) 推出網站,將蘋果用戶在 Apple Map 查詢路線的相關數據公開,幫助公衛主管機關追蹤民眾在封鎖期間是否確實減少移動,遏制疫情繼續擴散。
蘋果將統計所有 iPhone 手機上 Apple Map 服務的路線查詢數量,與過去的使用量比較,以呈現世界各地開車、步行或搭乘大眾運輸人數的變化。這些資料每日更新,與 1 月中旬美國大部分地區尚未宣布禁足令的情況相比。
這些資料將呈現大城市和 63 國或區域人群移動的情況。蘋果表示,將以整體的方式呈現資料,不會顯示個別用戶申請路線查詢的資料。
以舊金山灣區為例,截至 4 月 12 日的開車路線查詢數量和 1 月 13 日相比銳減 70%,大眾運輸轉乘路線查詢更驟減 84%。紐約市也呈現類似情況。
不過蘋果提供的資料少於 Google,Google 兩週前釋出以超過 131 個國家近幾週整體的交通運輸資料,以國或州為單位呈現,而 Apple Map 資料也未顯示使用非 Apple Map 用戶申請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