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週三 (3 日) 報導,儘管聯準會 (Fed) 3 月承諾要開始購買公司債,提供市場急需的流動性,但迄今十週過去,聯準會沒買任何公司債。
聯準會 3 月底宣布無上限 QE (量化寬鬆),將無限量地買進購買美債、MBS、商業票據,甚至還要買進公司債和公司債券 ETF。
這項史無前例的公司債護盤新招,引爆資金大量湧入債市,企業債券銷售自 3 月 23 日的低點急遽反彈。截至 5 月 28 日,今年短短 149 天,美企投資級企業債發行規模已突破上兆美元,超越去年同期的 5480 億美元。
一些債券基金經理和銀行高層表示,美國企業現在不願加入聯準會購買公司債計劃,此舉可能被視為反彈期間業務疲軟的跡象,而汙名化是企業對該計畫卻步的主因之一。
聯準會要求美企須證明,未根據《關懷法》(Cares Act) 獲得其他援助才能獲准參與該計劃,聯準會還將披露公司名稱、及購入的公司債數量和價格。
Columbia Threadneedle Investments 投資組合經理 Thomas Murphy 說:「我真的認為市場不再需要它了。」
一位投資銀行家表示,某些美企不希望 Fed 現在購買其公司債,因為如果新一波疫情席捲市場,這將限制聯準會購買公司債的額度。
截至 5 月 26 日,聯準會公司債 ETF 總額已增至 29.8 億美元,這是高達 7500 億美元的公司債購買計畫一小部分,因為聯準會傾向市場在政策宣布就有所反應,而不是等到政策實施。迄今 Fed 尚未購買任何公司債。
不過,聯準會需要推展公司債計畫,以確保其在投資者中的長期信譽。
Thomas Murphy 稱,如果聯準會沒有建立公司債購買機制,那麼投資者可能會對聯準會未來公告存疑,解決下一次危機的效果將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