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風搶入新興市場?分析師:三思!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Tag

儘管美國各地示威抗議不斷、中美局勢緊張、美國前所未有的高失業率,以及新冠疫情復發的可能性,市場的競爭卻從未停歇,包括新興市場,問題在於投資者是否該冷靜下來,控制這股「錯失恐慌症」般的熱潮?

這股熱潮可能持續得比基本面暗示的更長更遠。但 BCA Research 首席新興市場分析師 Arthur Budaghyan 週四認為,全球復甦較預期疲弱,加上中美局勢日益緊張,在近期投資者熱潮降溫後,這兩點將是新興市場持續承壓的 2 大風險。

iShares MSCI 新興市場 ETF (EEM-US) 過去一個月上漲了 10%,彌補了先前的部分虧損。  

BCA Research 建議投資者,如果已經投資新興市場,或無法觀望的投資者應該要跟緊漲勢並設定嚴格的停損,但願意放長期的投資者應該靜待新興市場股市和貨幣回落才行動。

他的理由是,就算遠期 EPS 預期惡化,全球股市也已起飛,將新興市場的遠期本益比推升至十年來高點。

「任何資產若價格飆升過快又沒有足以支撐的基本面,就算能延續一陣子,最終也必定崩潰。在 3 月大屠殺時,許多投資者抱著『現在先賣,以後再想』的原則操作,等到漲勢開始時,他們又切換成『現在先買,有問題之後再說』的心態。」

BCA 表示,機構股票投資者一直對多數漲勢抱持懷疑態度,因為自 3 月以來,全球大量開設證券帳戶,散戶蜂擁而出,創造了許多動能。然而,近幾週機構投資人也開始增加對週期性股票這類的高風險資產之曝險。

近期全球股市漲勢的技術圖也呈現暫停訊號,通常表現落後的股票也是最後才能趕上,在拋售期間表現最好的就是最晚被拋棄的股票,但 Budaghyan 指出,這次全球市場近期的飆漲卻是由表現不佳的股票驅動,就像新興市場、歐洲和價值股,這是空頭可能要舉白旗投降的跡象,意味著這是漲勢的最後階段,而不是開端。

雖然 Budaghyan 承認,當前投入經濟的刺激規模前所未見,但是否足以應對這場衰退的特殊性尚不明確。

此外,還有其他不利因素:

由於中國推出積極的刺激措施,Budaghyan 調升對中國成長前景的預期,但由於中美衝突加劇,加上全球股票的風險「復發」,讓他無法推薦看漲的中國相關股票。

他認為,全球貿易和工業部門必須復甦,新興市場才能持續上漲。中國 A 股的走勢 (尤其是週期性股票) 表明,這情形尚未發生。

「有鑑於中國是第一波擺脫防疫封閉的國家,其股價應該也能第一波釋出經濟持續性復甦信號,然而其在岸股票價格卻一直相當低迷。」

HSBC 策略師本週對新興市場發出更謹慎的評論,並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機後,該資產類別就廣泛虧損十年。

匯豐新興市場分析師 Ali Cakiroglu 認為,許多經濟體在疫情下不堪一擊,迫切需要結構性和財務性的改革,聚焦基礎建設、教育、勞動市場和醫療保健,才能恢復成長並「重振資產類別」。他謹慎表示,除非解決這些問題,否則新興市場可能面對疫情後漫長的復甦,且仍只是投資者投機性分配部位,而非策略性分配。

投資者若要跟風進入廣泛新興市場,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