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企業爭相發債,投資級公司債發行規模在本周刷新歷史紀錄。在超低利率環境下,就連蘋果 (AAPL-US) 也難擋低廉借貸成本的魅力,周四 (13 日) 發行 55 億美元債券,時隔三個月再度發債。
蘋果周四發債 55 億美元,前一次發債曾在 5 月發債 85 億美元。蘋果過去從未在同一年發債超過一次,今年卻是第二度發債,而且這次的舉債成本比 5 月還低。
在聯準會 (Fed) 救市措施下,借貸成本一路下降,就連已經現金滿手的企業也難擋誘惑搶著發債,除了蘋果,亞馬遜 (AMZN-US)、Google(GOOGL-US) 最近也都加入這個行列。
彭博的數據顯示,今年來截至周三 (12 日) 為止,投資級債券發行規模一共達到 1.43 兆美元,超越 2017 年全年締造的 1.41 兆美元歷史紀錄。投資級公司債發行熱度更甚垃圾級債券。
知情人士透露,蘋果這回發債分為 5 年、10 年、30 年和 40 年四批進行,40 年期債券的殖利率比公債殖利率高出 118 個基點,低於原先討論的 135 個基點。和上回一樣,募集到的資金將用在回購股票、發放股利和一般營運用途。
蘋果的發債成本比亞馬遜便宜,但高於 Google。亞馬遜的舉債成本比公債殖利率高 130 個基點,Google 則是高 108 個基點。
科技巨擘之外,最低舉債成本的紀錄由 Visa(V-US) 和雪佛龍 (CVX-US) 在本周稍早創下,但到期日都比蘋果短。
和各產業相比,這些科技業者在疫情期間不但沒有受傷,還因為居家避疫令更蓬勃發展,如今幾乎是在零成本的狀況下舉債。反觀小企業在這波發債浪潮中卻幾乎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