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珮萱
大成集團董事長韓家宇 2001 年接棒以來,靠著「三帖關鍵配方」,養出「高換肉率」企業體質,一躍成為台灣百大 CEO 中的食品業最強執行長。
國內農畜暨食品大廠大成集團,今年業績亮眼,不畏疫情、逆勢成長,第一季稅後盈餘創新高,達 5.6 億元。光 1 至 8 月的累積營收更突破五百億元,全年度可望再創新高。
「外界以為食品業全部受惠於疫情,其實我們成長動力還來自內部整頓!」大成董事長韓家宇一語中的。確實,早在新冠疫情爆發前,大成便表現亮眼。2019 年營收 777.7 億元,稅後純益 22.8 億元,年增 13.6%,創下歷史新高。
大成是國內老牌企業,1957 年,由韓浩然創立,二代韓家宇自 2001 年接任董事長。大成以油脂、飼料起家,現已是橫跨農畜養殖、食品加工、餐飲通路的跨國企業,版圖涵蓋台灣、中國大陸、印尼、越南等地,海內外合計超過一百家子公司。
今年最新一屆《哈佛商業評論》台灣百大 CEO 評比,韓家宇獲第 29 名。上屆(2018 年公布)居第 35 名,今年不僅往前躍進,更一舉成為全台食品業第一。
韓家宇剖析,大成的產品線逐步達到「六條龍」。在肉品、雞蛋、禽畜、水產等領域,從育種、飼料、養殖、電宰、到食品加工,打造六大產品線的一條龍生產。
至於管理,則是穩穩掌握「五財」優勢,包括管理財、技術財、機會財、品牌財、通路財。大成在多年前導入 ERP,健全資訊系統,如今已能做到數位化管理。
農戶常以雞豬的換肉率來檢視養殖績效。觀察近年大成的成長,韓家宇能養出「高換肉率」的企業體質,有三大關鍵配方。
首先是,「汰弱留強,勇於改革」。2018 年,韓家宇著手盤點當時已連續虧損三年的大陸業務,難以改善的就關掉,一些投資也暫緩,把大陸從七條龍縮減到四條,保留具競爭力的項目,並加強業務用通路,如企業、學校、餐飲店等通路。
「如同圍棋術語所說的『棄子爭先』,」圍棋業餘五段的韓家宇在黑白棋盤中體悟商業心法,果然奏效。大陸市場 2018 年轉虧為盈,小賺 1300 萬人民幣,2019 年已賺 1.3 億人民幣,預計今年可獲利超過兩億人民幣。
第二招是「強強聯手,找對策略伙伴」。三年前大成宣布與日本最大穀物商、麵粉技術獨步亞洲的昭和產業,簽定合作框架協議,預計投資二十億元,在台灣擴大蛋品、麵粉事業。
雙方早在 2003 年就在天津合資裹粉廠,2014 年,又在天津、上海合作麵粉廠,默契十足後,昭和要往東南亞投資時,就想到大成。只是大成在東南亞已有其他伙伴,腦筋動得快的韓家宇轉而說服昭和到台灣發展。
去年 12 月,昭和產業社長新妻一彥來台簽約,在彰化二林合資興建雞蛋旗艦廠,完工後每日可以處理兩百萬顆雞蛋,要當全台第一家生食級高標雞蛋牧場。
不僅如此,大成也與日本五大商社之一的丸紅、日本第二大水產公司日冷(Nichirei)、朝日集團等,均有合作關係。
第三招「投資未來,優化生財工具」。近年大成不斷擴大投資,穩穩掌握未來趨勢。2017 年,砸下 24 億,在嘉義馬稠後蓋全新食品加工廠,預計今年底試車,明年第一季投產,將是全台最大單一食品加工廠。
2018 年,在屏東成立萬能生醫,看準未來對生物安全的要求,投入動物疫苗領域,雖然 3~5 年內很難獲利,但長期絕對有益。
更早幾年,大成也在台南總部設置品檢中心(Center Lab),規模比照國家級實驗室,投入破千萬。除了涵蓋化學藥殘、營養成分、微生物,更加上「美味實驗室」,研究數值如何變化會最好吃的科學密碼。
早在 2008 年,也於屏東新埤設牧場,引進優良豬種配種,自行繁殖種豬,2013 年,桐德牧場暨桐德館正式啟用,是第一座由國人自行培育的種豬廠,培育出台灣頂級的「桐德黑豬」。
2001 上任至今,領導大成滿二十年,韓家宇還是常在第一線。他手機裡,每天都能看到超過二十個次事業體(SBU)的銷售數字和利潤。最近剛進行重整新事業開發部,也由他親自帶領。
許多前瞻性專案正在醞釀中,像是研究超過五年的人造肉,動物安全疫苗,還有新型食品加工法(MATS)。「還有好多事能做啊,」這位食品業第一名的 CEO,未有懈怠,領軍大成持續衝刺。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 2020 年 10 月號全球繁體中文版〈2020 台灣 CEO100 強〉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哈佛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