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之後,推動經濟發展被列為首要重點項目,為此他準備了高達 1.9 兆美元的刺激方案。但這一計畫花費太大,如何得出此一金額受到質疑,一些學者擔心,規模太大的方案反而可能傷害最需要幫助的人。
拜登目前的方案涵蓋面廣,包括直接向數百萬美國人發放支票、增加失業救濟、將最低工資提高一倍以上、向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援助、為新冠病毒疫苗和檢測提供資金等。
共和黨反對此案,因為代價過高,特別是 3500 億美元對地方的補助,被共和黨批評為是為地方的經營不善買單。
除此之外,一些人士擔心,如此巨額的支出,對本已漏洞不斷的聯邦預算,可能是雪上加霜。
美國經濟固然受到疫情嚴重衝擊,但由整體經濟面觀點,還不算非常糟,房地產仍處榮景,消費端除了酒吧、餐館受限之外,人們持續在花錢,失業率為 6.7%,與 2014 年 3 月時的情況相同,相當於 2009 年中期開始復甦後的水準。
那麼,為什麼要推動更多的刺激呢?一些人認為,這很大程度上仍是政治考量。特別是疫情期間,也有一些受惠的領域,他們不需要更多的支付。
Leuthold Group 投資長 Jim Paulsen 甚至認為,從長期來看,可能因為過多資金注入而遭受痛苦的,反而會是現今最貧困的階層。
Paulsen 以其對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積極看法而聞名。但他擔心,美國的刺激力度過頭,一旦通膨失控,就需要迅速拉緊韁繩,屆時會受到更大傷害。
他說:「這可能會導致很多不好的事情,不是現在,而是將來。」
Paulsen 指出,隨著國家債務膨脹到近 28 兆美元,其結果可能是對美國政府財政喪失信心,並反映為市場的動盪,帶來經濟災難。
他表示,這些問題可能很快導致非常嚴重的經濟衰退,但不是在今年,而在 2022 年或 2023 年,讓現在最需要支持的人,最終反而受傷害。
美國銀行全球研究 (Bank of America Global Research) 的數據顯示,對個人的直接支票發放,造成消費大增,在截至 1 月 16 日的 7 天期間,獲得上一輪刺激支出的低收入個人,其金融卡和信用卡支出年增 22%。
Pantheon Macroeconomics 首席經濟學家 Ian Shepherdson 指出,美國家庭現在有許多現金,他們準備在疫情後花錢,這終將推升通膨。最終也會導致聯準會重新審視政策,並且不得不比市場預期的更快開始收緊貨幣政策,過快速收縮,將帶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