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晶片缺貨潮席捲全球,為汽車業者帶來一記重拳,正當外界擔憂接下來將輪到科技業時,分析師共識預期顯示,晶片缺貨衝擊不但還不會反映在即將公布的五大科技巨頭財報當中,營收和營業利潤還可望實現雙位數增長。
銀行股財報告一段落後,由臉書 (FB-US)、亞馬遜(AMZN-US)、蘋果(AAPL-US)、微軟(MSFT-US) 和 Alphabet(GOOGL-US)代表的科技五大巨頭「FAAMG」即將接力發布第 1 季財報。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分析師普遍認為,短期內晶片短缺問題不會像衝擊汽車產業那般,對科技業造成太大影響。
FactSet 調查分析師共識預期指出,相較於去年,上述五家公司的營收和營業利潤有望實現強勁雙位數增長,營收平均可增加 29%,且科技公司的營業利潤增幅可能超出營收,顯示分析師並未將晶片在內等零件短缺所造成的成本壓力納入計算。
根據 FactSet 預估,上述五大科技公司的營業利潤將較去年同期平均增長 43%,總計達 615 億美元。
財務和營運上的影響力,使這些科技巨頭在取得晶片等關鍵零件方面握有優勢。此外,由於智慧手機、筆電和資料中心的 CPU 晶片要價遠高於車用等其他領域的晶片,晶片商毫無疑問選擇優先生產這些高階晶片。
今年迄今,高階晶片業務表現相當強勁。IDC 報告指出,今年 Q1 的筆電銷售較去年同期增長 55%,至近 8400 萬台。不過隨著全球晶片短缺問題可能延燒至明年,《華爾街日報》報導稱,大型科技公司仍將面臨風險,尤其是蘋果。
過去 4 季以來,蘋果高達 82% 的收入來自 iPhone 和 MacBook 等硬體產品,《日經亞洲》日前報導稱,因應晶片短缺,蘋果已延後部分 MacBook 和 iPad 的生產作業。
此外,既使蘋果、Google 和亞馬遜等公司打算為自家的產品和資料中心設計內部處理器,但產製過程中的晶片仍需仰賴台積電 (2330-TW) 和三星等代工廠產能,在目前多數晶片產能均已滿載之下,對科技公司來說,接下來還需面臨一場漫長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