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入股碩禾〉完成電動車「三電」最後一塊拼圖 掌握電池芯迎三大優勢

鉅亨網記者彭昱文 台北
鴻海電動車底盤。(鉅亨網資料照)
Tag

鴻海 (2317-TW) 入股碩禾 (3691-TW) 取得 10% 股權,市場人士分析,鴻海一來掌握電池核心材料,實現「得三電得天下」的目標,二來提升生產競爭力以及接單優勢,藉此強化在制定電池與電動車規格的話語權。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提過,電動車產業將由過去的汽車「得燃油引擎與變速系統者得天下」,變成是「得電動動力、電池與半導體者得天下」,因此,鴻海此次入股碩禾,被外界解讀是集團完成電動車三大關鍵初階布局。

另外,從電動車成本來看,動力電池約 30-35% 佔比最高,比第二高的驅動系統多出 5-10%,而目前市場上電動車主流採用的電池芯主要掌握在日商 Panasonic、韓國 LG Chem、中國寧德時代等少數廠商手中,鴻海未來若採取外購電池芯,勢必墊高生產成本,一來不利競爭力、二來也壓縮獲利。

因此,鴻海透過入股碩禾,可藉此強化電池芯布局,在未來除能享有垂直整合效益、優化生產,另一方面,也能加強鴻海在制定電池與電動車規格上的能力,且未來集團生產的電池除了自用外,也可外售搶市場大餅。

從整體布局來看,鴻海確實正在把生產蘋果 iPhone 等資通訊 (ICT) 產品模式,一點一滴複製到電動車生產上,從零件到供應鏈整合,除了內部生產優勢,對外爭取訂單也更有利,不足的部分,還可透過 MIH 平台,找出最適的合作夥伴。

除與碩禾合作外,鴻海自身在電池發展也有六大布局「電池快充與低溫優化」、「低鼓脹軟包技術」、「雲端 AI 電池管理系統」、「高能量密度電池」、「無貴金屬全新製程」以及「固態電池研發」,來解決電池的難題。

依照鴻海規劃,預計 10 月的科技日上將展出動力電池成品,並將在 2024 年將推出首款商業化的固態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