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 (16 日) 中國碳排放權交易於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開市。中國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再邁出的實質一步。這次選擇電力產業作為中國碳市場第一個納入交易產業,後續石化、化工、建材、鋼鐵、非鐵金屬、造紙、航空等高碳排放產業也將陸續納入交易。
碳交易所主要有兩個交易類別:一是中國政府分配的碳排放權,二是中國核證資源減排量 (CCER)。碳交易所的目標是透過市場化的碳價去影響企業的成本,碳價越高碳排放量就會越少。
簡單來說,當碳價提升,會提高企業的成本,當企業的利潤減少甚至虧錢了之後,就會主動減產,進而降低碳排放的量。另外,也會推動企業升級設備,降低單位耗能。
根據中國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中國 2019 年碳排放的產業結構中,電力產業佔 43%,因此上海碳交易所將電力產業納入第一批交易產業。同時十四五期間還計劃納入建材、鋼鐵、非鐵等產業,未來碳交易所將幾乎涵蓋所有的主要碳排放產業。
早在 2011 年開始,中國 8 個省市就已經陸續展開碳交易的試點。但是,中國各個省市納入碳交易的產業範圍和標準都有不同,當中上海、北京、廣東涵蓋的產業範圍更廣,也較為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