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汽車產業遭遇供應鏈挑戰,晶片荒問題持續影響整車廠的生產,隨著電動車全球銷量快速成長,接下來又將面臨電池荒,預估 2025 年電池缺口將達到 40%,未來資源爭奪戰愈演愈烈,找出供應鏈解決方案將是車商持續經營的關鍵。
小鵬、蔚來、特斯拉等電動車大廠今年不約而同提及一件事,就是下半年電池供應將成為造車的瓶頸,據傳,小鵬 CEO 第二季親赴寧德時代蹲點搶貨長達一周,公司後來否認此消息,不過,寧德時代董事長在 5 月下旬股東會上透露,客戶近期的下單需求「讓他幾乎無法承受」。
事實上,電動車電池供給緊張早有預警信號,去年 2 月奧迪公開承認因電池供應問題,暫時停產 e-tron;Jaguar 也因為 LG 供應電池出現問題,I-PACE 面臨停產;今年特斯拉 CEO 馬斯克直言,會按照供應商開出的價格購買電池。
目前有很多電池廠商的產能已經超出負荷,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億緯鋰能透露,公司現有的廠房及生產線已滿載,未來一年仍將供不應求。
近一、兩年來,全球電動車銷量飆升,中國市場更是快速成長,加上原物料價格上漲,帶動電池漲價,鋰、鈷、鎳等資源都集中在海外,長期被國外礦業集團壟斷,電解液產能不足,擴產周期長,導致相關原物料價格波動劇烈。
為緩解電池荒,不少大廠已宣布擴產,寧德時代表示,目前正在擴大產能,還需要約 3 年的時間,特斯拉、BMW、比亞迪等車商,紛紛投入上游鋰資源爭奪戰,盼實現電池自給自足。
其他不願自行開發電池的車商,也傾向與電池供應商展開深度合作,共同建立電池工廠。而大眾、通用、現代等車廠,也努力開發新一代電池,計劃建立自己的電池供應鏈。
隨著電動車和儲能系統需求的快速增長,未來一年全球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將愈趨緊張,到 2025 年,預估缺口將達到需求的 40%。
從缺晶片到缺電池,汽車產業未來的資源爭奪戰正在不斷上演,找到更好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擺脫被電池和晶片卡住的窘境,將是每家車商生存發展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