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正面臨停滯性通膨 (stagflation) 力量增強的威脅,因能源、糧食價格正在推升通膨,並拖累各國從疫情中復甦的動能。彭博模型顯示,中國、印度和歐洲是原物料價格上漲的最大輸家。
布蘭特油價周二 (28 日) 一度突破每桶 80 美元,是三年來首見,10 月交割的天然氣期貨價格攀抵七年高點,彭博大宗商品現貨指數漲至 10 年新高。
此外,受到巴西農作物歉收影響,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糧價指數過去 12 個月來累計上漲 33%。
一些分析師把眼前情況和 1970 年代的停滯性通膨相比。能源和糧食價格正在打擊家庭和企業信心,並讓通膨以出乎幾個月前預料的速度上揚,如果影響到企業提高工資的動機,將導致經濟落入惡性循環。
彭博推估,原物料價格若上漲 20%,代表至少 5,500 億美元的轉嫁成本。以美元計算並排序,原物料價格上漲最大輸家可能是中國、印度和歐洲,贏家則包括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和澳洲。
中國能源密集產業正在減少生產,此舉預料將拖累今年經濟成長,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在內的券商已經下修中國國內生產毛額 (GDP) 成長預測。
英國 9 月消費者信心暴跌,創將近一年來最大降幅,因民眾預期所得將縮水。隨時序邁入秋冬,英國因為脫歐後貨車司機人力短缺,加上再生能源供應不足,加油站出現排隊人潮。
美國消費者信心也下滑,家庭的耐久財購買下降到 1980 年代以來最低水準。
野村分析師 George Buckley 說:「能繼續被歸類為『一次性』價格衝擊的數目有限。能源價格上漲會導致消費者信心下滑,尤其是目前確診病例上升隨時可能再次扼殺剛萌芽的經濟復甦。」
許多打算從貨幣寬鬆退場的央行因此面臨挑戰,德意志銀行基本信用策略全球部門主管 Jim Reid 說:「能源價格再次上漲,央行是不是推了一把?漲勢是不是會衝擊需求,導致央行放慢 (收緊政策) 腳步?各國央行陷入艱難而且微妙的處境。」
英國央行 (BOE) 總裁貝利 (Andrew Bailey) 最近表示,他注意到貨幣政策對於因應一些導致物價上漲的現象有侷限之處,「貨幣政策無法增加半導體晶片供應,也無法提高風力發電量。」
歐洲央行 (ECB) 總裁拉加德說,央行面對的重大挑戰在於不能對過渡性的供應震撼做出過度反應。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