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金 (2882-TW) 今日舉行「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線上發表會,針對中國持續強化「能耗雙控」政策,國泰台大產學合作團隊協同主持人徐之強表示,台灣不少是三角貿易,第四季出口恐因此放緩。展望後續金融情勢,需要看疫情發展等六大因子。
徐之強表示,過去三個月,通膨、疫情與中國監管問題令國際股市波動,全球各地金融情勢指數的寬鬆程度有所下滑,隨著本土疫情受控,台灣內需景氣即將進入振興階段,消費可望逐步改善,然考量中小企業與民生產業尚未復原,今年台灣央行政策利率仍將按兵不動,未來將視全球主要央行決策而定。
展望第四季,徐之強表示,台灣央行維持寬鬆環境,但 Fed 等海外央行準備縮減刺激政策,股匯市波動可能加大,兩者互抵,因此評估,台灣金融情勢指數將徘徊於「穩定」與「趨向寬鬆」區間,呈現穩中偏鬆的局面。
徐之強進一步指出,雖然國發會 8 月景氣燈號仍亮紅燈,但海關出口變動率項目已從紅燈轉黃紅燈,且財政部統計進出口概況也顯示,前 8 月出超幅度已較去年同期成長趨緩,加上中國持續強化「能耗雙控」政策,中國限電停產恐衝擊台灣第 4 季出口,雖然我國第 4 季出口仍會成長,但預估將會放緩。
另一方面,國際景氣穩定復甦,如果美、中明年經濟成長率各可達到 3.8%、5.5%,加上新興科技應用需求仍在,為支撐我國出口的有利因素。
國泰台大產學合作計畫顧問教授徐士勛則表示,台灣經濟成長率雖有 5%,但數字背後隱含的是「產業復甦不均」,他說:「曾幾何時,經濟成長率 5% 以上還要靠拿振興券。經濟結構不均衡發展,可能產生長期結構性的問題。」關注受創產業能否在政府或金融機構的支持下復甦,比起看經濟成長率的數字來得重要。
徐之強表示,對於影響今年第四季乃至明 (2022) 年經濟成長與金融情勢,有六大主要因素:(1)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降級與疫苗接種覆蓋率;(2) 全球供應鏈調整與產業復甦不均衡,加上供應鏈瓶頸增添通膨隱憂,加深經濟前景不確定性;(3) 主要國家央行為因應通膨風險,逐步收緊流動性;(4) 美中爭端與國際政治的不確定性;(5) 疫情控制得宜,台廠營運和供應相對穩定;(6) 國際景氣穩定復甦、新興科技應用需求仍在,有利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