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IC 設計龍頭聯發科 (2454-TW) 董事長蔡明介今 (3) 日指出,台灣半導體從 IC 設計、晶圓代工到封裝測試,具備完整的供應鏈與深厚的基礎,認為量子電腦現狀就像 1950 年代的半導體業,看好台灣有很好的機會。
蔡明介以「台灣半導體產業走過半世紀,What’s Next?」為題,為台灣剖析未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展望未來,蔡明介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結構需全面升級以應對全球競爭,今年產值約 4 兆元,其中,IC 設計約 1.2 兆元,若以產品來看,台灣多以邏輯產品為主,記憶體跟感測元件相對較弱,總排名仍低於美國,為全球第二。
此外,台灣若要提高在全球半導體的影響力,不只產品領域,也必須拓展 IC 應用,過往台灣多著重在通訊、消費性、PC 領域,而其他西方國家 IDM 則長期耕耘企業用 / 基礎建設、工業、車用等,預期此三大領域將是台灣必須積極拓展的市場。
蔡明介也點出台灣半導體現今面臨兩大挑戰,首先,現今各國皆進行半導體供應鏈自主化,如美國預計五年提撥 52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5 兆元,支援半導體產業,歐盟也預計 2-3 年投入 1450 億歐元,約新台幣 4.5 兆元,中國更預計挹注人民幣 10 兆元,相當於新台幣 44 兆元,凸顯現今半導體產業競爭持續。
另外,台灣現今也面臨高素質理工人才短缺,如理工學生 STEM 科系占總學生數比率從 40%,跌落 30% 附近,恐限制半導體產業持續發展,也認同台積電 (2330-TW) 董事長劉德音的敘述,期望可以開放國外人才進入台灣,創造台灣共榮。
針對應用,蔡明介除了看好量子電腦發展,也看好電動車是個大趨勢,每輛電動車需要的 IC 約 1000 顆,再以 2030 年電動車銷量超過 2000 萬輛計算,半導體需求將超過 200 億顆車用 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