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 (Fed) 積極升息之際,科技股跌跌不休,亞馬遜自疫情爆發以來累積驚人的股價漲幅,截至周二 (10 日) 幾乎歸零。巴隆周刊專欄作家指出,包括亞馬遜在內的大型科技股 (Big Tech) 恐怕還有得跌。
亞馬遜 (AMZN-US) 周二收盤微漲 0.06%,報每股 2177.18 美元,已回到 2020 年 2 月 20 日的價位。和去年 7 月 13 日觸及的 52 周盤中高點 (3773.08 美元) 相比,亞馬遜迄今共回跌 40%。
由於電商業績在疫情期間蒸蒸日上,亞馬遜股價在 2020 年和 2021 年光景大好,但隨著後疫情時代到來,經濟重啟、消費者重返實體商店,各大電商業者面臨成長動能保衛戰。
亞馬遜最近公布的財報完全無助於化解投資人的擔憂,第 1 季營收成長率降至網路泡沫以來新低,本季 (第 2 季) 展望也讓華爾街失望。
由於通膨升溫、Fed 升息疑慮,美債殖利率上揚,美股飽受打壓,科技股也無法擺脫熊市地心引力,科技巨頭總市值從上周四到本周共蒸發逾 1 兆美元。
這似乎呼應科技業大老的警示。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上周說,科技股的多頭行情已經終結,將帶來「痛苦的教訓」,微軟創辦人比爾 · 蓋茲則表示,升息無可避免會導致經濟減緩。
巴隆周刊專欄作家 Andrew Addison 認為,包括亞馬遜、蘋果在內的六大科技股可能還有得跌。
他根據 NYSE FANG + 指數創造一項指標,比較亞馬遜、蘋果 (AAPL-US)、Meta(FB-US)、Alphabet(GOOGL-US)、微軟 (MSFT-US)、Nvidia(NVDA-US) 與
巴隆周刊另一位專欄作家 Tae Kim 也對所謂的「尖牙股」(FAANG) 抱持悲觀看法,認為這些股票的痛苦尚未結束,觸底還要一段時間。
Kim 表示,尖牙股今年來走勢困頓,一部分反映市場對獲利展望沒有以往樂觀。從已發布的財報來看,疫情贏家如亞馬遜、Netflix(NFLX-US) 都出現核心業務明顯放緩,Meta 和 Alphabet 的網路廣告事業,也隨著電商營收降溫而受到打擊,就連蘋果也無法自成本增加和中國供應鏈問題中免疫。
Kim 指出,股價取決於市場的獲利展望,而組成獲利展望的兩大要素是每股盈餘 (EPS) 和本益比。 FactSet 資料顯示,華爾街對所有尖牙股的獲利共識預測從 1 月底一路下滑,而且趨勢尚未扭轉,由此可見,大型科技股可能續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