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國出現功率半導體熱潮 憂供給過剩

鉅亨網編譯陳達誠
Tag

中國的功率半導體產量正不斷增加,新興製造商計劃興建的工廠中,似乎逾半數都是為了生產功率半導體,雖然這有助於提升許多設備的節能表現,但若供給過剩,恐怕會壓縮日本廠商的獲利空間。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半導體業界團體 SEMI Japan 從會員當中的製造裝置製造商,整理出中國半導體工廠的全新設廠計畫。在截至 2022 年 2 月底,SEMI Japan 會員首度進行交易的新興製造商合計有 22 家,當中有 12 家的生產項目都列有功率半導體。

例如,潤西微電子就計劃在重慶市興建 12 吋矽晶圓的功率半導體工廠,杭州富芯半導体也研擬在浙江省杭州市興建 12 吋矽晶圓的功率半導體工廠。SEMI Japan 根據信用狀的發行狀況等,判斷相關計畫正在推動當中,且準確度都有 80% 以上。

中國廠商快速投入功率半導體的生產,和中國政府自 2015 年前後開始大力推動的半導體產業支援政策有關。例如 2021 年之後,由中國政府支持的「國家集成電路産業投資基金」,就成為前面提到的潤西、杭州富芯兩家公司的大股東。

功率半導體的細微化加工技術成熟,也是一大要素。12 家公司當中,大多採用 20 年前左右就已經實用化的 90 奈米製程,進入門檻較低。

不過,不少功率半導體需要有豐富電路設計及製造經驗的人才。 SEMI Japan 產業專家青木慎一說,由於這些廠商的母公司原本就是中堅製造商,因此可確保技術人才。加上這些業務的可行性高,使中國半導體的投資重點往功率半導體的方向轉移。

日本三菱電機等業者雖然在功率半導體方面仍保有國際競爭力,但多半生產 8 吋晶圓,而中國廠商的生產主力為 12 吋晶圓,每片晶圓可生產的晶片數量是 8 吋晶圓的 2.25 倍。

日本的半導體裝置廠商銷往中國市場的業績仍暢旺,但另一方面卻也幫助中國的功率半導體製造商更為茁壯,使日本面臨「回力棒效應」(Boomerang Effect,行為與預期目標完全相反的現象) 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