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2022) 年資本市場跌跌不休,壽險業上半年淨值恐蒸發逾 1.4 兆元;壽險業的艱困挑戰不只如此,為循序接軌新清償能力指標 (ICS),金管會擬將保險業 RBC 計算趨嚴,這將使壽險業資本適足率 (RBC) 下滑,一旦踩到增資預警紅線,壽險業今年甚至有可能要面臨「二度增資」。
金管會上週公佈最新數據顯示,壽險業截至 5 月底淨值掉到 1 兆 6472 億,創 2020 年 4 月、兩年以來的新低水位,年減 33%,若跟年初的 2.7 兆元相比,等於蒸發了超過 1 兆 750 億元。
而 6 月國內外股市持續重挫,壽險公司手中 1.9 兆元的台股部位,再加上國外股票也走跌,估計整體淨值恐再少 3000-4000 億元,也就是說,光是上半年,壽險業淨值就恐蒸發 1.4 兆元。
此外,國內保險業將於 2026 年正式接軌 IFRS17 與國際保險資本標準 ICS 2.0,今年邁入三年平行測試期,根據保險局 2021 年試算,接軌後壽險業的 RBC 將下降 20 個百分點,但因為去年試算時沒有俄債增提預期信用損失,及股市大回檔等壓力因子,今年起在計算利率風險上將因此趨嚴,今年拉高到 0.8 倍,2023 年會進一步拉高到 1 倍,若資本市場到明年再不反彈,壽險業增資壓力將大增。
另外,保險局去年底開放保險業可投資「配合政府政策項目的私募股權基金」,修正國內、外私募基金相關係數,包括創投、國內私募基金、國外私募基金、與公共投資及 5+2 產業等 RBC 風險係數一律拉齊到 33.75%,若是投資國外者,應加計匯率風險 6.61%,換言之,若國外私募基金投資過多,資本壓力也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