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歐洲入冬可能爆發能源危機,官員透露,德國擬讓境內最後三座核電廠延後除役,雖然只是暫時延續核電廠生命,卻象徵德國首度背離千禧年開始推行、迄今幾乎已被各黨派奉為圭臬的能源政策。
華爾街日報 (WSJ) 引述資深官員報導,德國總理蕭茲 (Olaf Scholz) 尚未正式採納延後除役的提案,如果決定實行,還有技術和修法問題,包括通過國會這一關。目前內閣正在討論一些細節,雖然要等待未來幾周的能源需求評估結果出爐才有結論,但官員透露一切幾乎已成定局。
德國境內最後三座核電廠原本預定 12 月 31 日除役,根據報導,政府認為若要暫時延後除役,需要符合以下兩項條件:德國很可能遭遇天然氣短缺,且讓核子反應爐繼續運作沒有安全顧慮。
德國的政策轉變,凸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歐洲政治圈帶來的震撼,尤其是與俄國經貿密切且長期依賴俄國供氣的德國。
俄國侵烏後,蕭茲開始提高軍事支出、運送武器給烏克蘭,並打破多年的和平主義,向衝突地區供應軍火,最新的能源政策轉向,更涉及在德國政壇近乎神聖的「廢核」議題。
主導能源政策的德國經濟部拒絕對報導置評,僅表示,一切取決於德國能源需求評估結果。
剩餘三座核電廠約占德國發電量 6%,如果能繼續供電,能讓德國不必靠啟用天然氣或燃煤發電補足用電缺口,讓一些地區繼續有天燃氣可用。
在德國一些地區,巨大的燃煤發電廠已經恢復運轉,以因應俄國 6 月減供可能導致的斷電,這將打亂德國迄今在減碳和防治空汙取得的進展。
德國政府已經擬定兩道行政命令,說明未來兩年如何減少天然氣和能源消耗。能源主管機關預估,德國想在今明兩年冬季避免天然氣短缺,須把用量減少 20%。
目前還不清楚德國當局可能把除役期限延到何時,有些官員主張延幾個月,但執政聯盟的自由民主黨認為應該延到 202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