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正與多家供應商合作,希望確保台灣本地氖氣來源,以因應半導體原料氣體在俄烏戰爭爆發後斷供的狀況。此舉可視為台積電保護供應鏈政策的一環,也有益於台積電達成減少碳足跡的目標。
台積電資訊技術及資材暨風險管理資深副總經理林錦坤 (JK Lin),在接受日經亞洲 (Nikkei Asia) 採訪時表示,台積電正和多家氣體供應商合作,希望三到五年內能在台灣本地生產氖氣。
他說:「我們有具體計畫,將與供應商合作,讓部分氖氣能夠在本地供給,目前正在採購設備的階段。我們的想法是,有愈多供應來源,愈能提升供應鏈安全。但我們並不打算全面轉為本土供應,這既不實際,花費也很驚人。」
氖氣為晶片製造的關鍵原料,研究機構 Techcet 預測,烏克蘭兩大供應商 Ingas 及 Cryoin 產量約占全球的 50%。
台積電正在評估供應鏈風險,而且已經為「未來五年」擬定應變計畫,目的在確保可以取得超過 2000 種用於晶片生產的材料和化學物質,以滿足擴廠的需求。
林錦坤說:「建造新的晶片廠通常要四、五年。所以我們需要做好這類計畫。」
過去兩三年來,受到疫情、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供應鏈安全成為顯學。林錦坤說,半導體業過去幾十年來從未面臨如此龐大的供應鏈挑戰,這使公司更關心風險管理和永續議題。
為了提升供應鏈安全並減少碳排,台積電也和供應商合作,包括興建節能晶片設備、開發再生水相關技術、處理廢棄物。台積電承諾在 2050 年以前實現碳中和,其最大客戶蘋果更計劃明年就要達到碳中和目標。
台積電的永續資料顯示,目前已可回收 95% 廢棄物,其餘以焚燒或垃圾掩埋方式處理。廢棄物以使用過的化學物品為主,占 86%,約 1% 為金屬。去年靠資源回收帶進約新台幣 7 億元收入。
舉例來說,台積電去年開發出首套系統,能把使用過氟化氫 (Hydrogen fluoride) 產生的液體廢棄物,轉化為可供鋁業提煉使用的高純度冰晶石。
台積電最終目標是把過氧化氫變回其原料「螢石」。中國和墨西哥合計占全球螢石產量近 70%,如果台積電能實現目標,供應商晶可節省開銷,台積電也能大幅降低碳排。
台積電正在台中興建「零廢製造中心」,預定 2023 年開始營運。該公司最近也在台南興建工業廢水再生水廠,並打算額外興建兩座廢水回收中心,盼 2030 年以前能供應多達 60% 的晶片製造用水。最新資料顯示,台積電在台灣一天用水量為 20.8 萬噸。
台積電也計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再生水廠,但林錦坤說,目前還在評估是否符合經濟效益。
林錦坤表示,雖然提高本地供應來源是重要的,但此策略本身有其侷限,因為半導體仍是非常全球化的產業,無人能完全靠自己和本地的力量製造任何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