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世界盃開踢,是足球迷的大事,而對 A 股投資者來說,他們從來也不敢忽視世界盃,因為這段時間從來少不了「魔咒」與「規律」。
Wind 數據顯示,最近 5 屆世界盃期間,A 股漲跌不一。 2002 年和 2006 年世界盃期間,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未來一個月的 A 股表現仍值得期待,部分行業大概率上漲,除了體育領域中包括贊助、轉播,場館建設等,還有彩票,及周邊衍生品、休閒食品等消費領域。
德邦證券指出,作為全球最為矚目的賽事之一,世界盃商業化價值大,帶動效應強。除了體育本身,包括贊助、轉播、場館建設等,還會帶動博彩及周邊衍生品、文體活動、服裝、觀賽聚會等消費經濟活動,具備比較強的「主題投資」屬性。
中信證券建議重點關注四條投資主線:體彩銷售及運營商、體育場館設施及器材供應商、電子大屏提供商、休閒食飲提供商。
中信證券指出,「考慮到球迷視、聽、味全感官舒適觀戰的觀賽需求,世界盃預計將帶動電子大屏、體育彩票、休閒食品、體育設施銷售的增長。」
從歷史經驗看,華鑫證券指出,電視 (大尺寸) 與屏幕需求在世界盃期間或有提振,例如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當月同比增速在 2014、2018 年世界盃前後均有超季節性上行。
此外,開源證券表示,疊加「雙 11」「雙 12」購物節,世界盃賽事行銷或成為廣告投放的熱點,拉動梯媒、戶外大屏媒體和短視頻、電商平台廣告銷售。
本次世界盃期間, 「世界盃魔咒」是否會再次上演也在牽動投資者目光。特別是自 2006 年以後,世界盃賽事期間,
在上一屆俄羅斯世界盃期間,招商證券分析師譚卓就曾表示,從行為經濟學角度看,股市的「世界盃魔咒」現象其實有一定的內在基礎。
他指出,魔咒主要來自四種具體效應:投資者注意力轉移 (主要是疲勞) 會放大短期交易的風險,部分投資者選擇撤出;投資者情緒波動主要是世界盃期間參賽國的輸贏,對股市影響顯著;集體行為失常主要是投資者對賽事魔咒的心理暗示促使價格下跌;投資者的資金分流,主要部分股市資金可能流入博彩市場。
中信證券分析師王冬雪認為除了上述原因,從行為金融角度分析,可能與投資者的認知和行為偏差有關。首先,人們總是本能地更相信壞的一面,在發現世界盃與股市下跌這一尚待驗證的聯繫後,人們出現了「選擇性記憶」。即在記憶中篩選出很多支持世界盃期間股市下跌的證據,而忽略股市上漲的反面案例,進而提出了「世界盃魔咒」。
不過,在「世界盃魔咒」之外,還有「世界盃規律」。觀察歷屆世界盃舉辦後滬指的表現,能夠發現,多次世界盃期間所對應的滬指點位往往是新一輪行情的起點。
而今年較特別之處,過去賽事舉辦,為每 4 年的 6 月,該時點往往在 A 股中報季之前,時值業績真空期,行業估值切換動力缺乏。而今年在 11 月中,A 股市場也來到了三季報行情告一段落之際。
然而,王冬雪認為,從實際數據來看,全球股指受「世界盃魔咒」的影響並不大。只是人們喜歡將下跌的原因歸咎於世界盃,而忽略市場本身和其他因素的影響,進一步確認了「魔咒」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