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太空產業進入發展元年,自製衛星進程也持續向前邁進,國科會今 (25) 日表示,轄下國研院太空中心自主研發的獵風者衛星今日完成最終全功能測試,代表衛星已通過所有模擬太空環境考驗,並能維持最初設計性能,預計明年 1 月初召開運送前審查會議,若通過審查,獵風者即進入備便狀態。
獵風者衛星通過運送前審查會議後,將依規劃起運至位於南美洲的法屬圭亞那,並在明年 3 月中旬搭乘法國亞利安太空公司 (Arianespace) 的織女星 C 型 (VEGA C) 火箭發射升空,而這也是繼福衛五號後,第二顆由台灣自製的衛星,整顆衛星包含酬載共有約 82% 由台灣研發製造。
國科會說,行政院長蘇貞昌 7 日視導國研院太空中心時強調,政府將全力支持太空科技與產業的發展,帶領台灣產業界一起進軍全球產業鏈,並打造第二座護國神山,期許獵風者衛星成功發射,順利執行任務,為台灣太空產業引路。
國研院太空中心指出,獵風者衛星在今年 6 月完成太陽能板組裝後,即進行太空環境測試,接續在太空環境測試之後的全功能測試,係為檢測包括指令、姿態控制、酬載儀器等所有次系統都能正常運作,並維持設計的性能,同時也啟動獵風者衛星操控演練,針對衛星升空後可能遭遇的各種狀況模擬除錯。
國科會吳政忠主委表示,衛星產業鏈包含衛星製造、發射服務、地面設備、後端應用四大領域,太空中心預計 2023 年行政法人化後,將全方位發展太空技術,以串接完整產業鏈,後續也有助台灣太空產業進步更快速,在國際太空產業中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