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11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持續趨緩,上升 1.6%,重回「1 時代」,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也依然陷入通縮。
國家統計局周五(9 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 月 CPI 較去年同期攀升 1.6%,升幅不如 10 月的 2.1%,但符合經濟學家原估。
11 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較一年前下降 1.3%,降幅與 10 月相同,且降幅比經濟學家原估的 1.5% 小。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CPI 上漲 1.6%,漲幅較上月回落 0.5 個百分點。漲幅回落較多,主要是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走高。其中,食品價格上漲 3.7%,漲幅比上月回落 3.3 個百分點。
消費者物價一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封控措施影響人員流動和支出——這與努力壓制高通膨的主要已開發國家形成鮮明對比。
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大宗商品成本繼續下滑,10 月生產者物價陷入通縮,為近兩年來首見。
今年來,中國通膨低迷,為決策官員增強支持經濟力道留下空間。經濟學家預測,今年全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可能成長 3% 左右,遠低於政府春季設定的約 5.5%。
11 月感染病例創歷史新高,隨後是零星疫情爆發和行動限制,這可能導致上月經濟疲弱。初步數據顯示,製造業和服務業在本月都受到重創,以美元計,11 月出口也下滑近 9%。
從那以後,中國政府宣布幾項重大措施,鬆綁封控措施,並表示將重心放在經濟成長。不過,中國的全面經濟重啟路線圖仍然難以捉摸,經濟學家警告,隨著感染率上升,經濟將面臨更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