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去 (2022) 年遭外資大舉賣超後,今年是否有機會迎接資金回流?對此,有「台灣先生」之稱的寬量國際 (QIC) 策略長谷月涵 (Peter Kurz) 認為,台股目前有泡沫化跡象,研判指數恐跌破 12000 點,甚至不排除下探 11000 點,但跌破萬二後就能視為長線買點,伺機逢低布局。
寬量國際 (QIC) 今 (11) 日舉行 2023 年第 1 季投資展望說明會,對於台股今年走勢,谷月涵認為,美國聯準會目標是要將通膨率壓到 2% 以下,以此態勢來看,聯準會今年第 1 季將繼續維持緊縮貨幣政策,這也會影響股市表現。
谷月涵表示,預估聯準會第 1 季仍將維持緊縮貨幣政策,除了要達成通膨率低於 2% 的目標外,現任聯準會主席鮑爾也體認到前主席伏克爾在通膨率降溫後就立即降息的做法,導致通膨率再度攀升,最後被迫再度升息,而升息後的政策利率甚至比先前第一次升息還高。
谷月涵解釋,聯準會繼續緊縮將使美元持續升息,進而對新興市場貨幣造成貶值壓力,這也會使得拉丁美洲、新興東歐、東南亞等槓桿性較高的經濟體風險升溫,而相較之下企業與政府財報體質較好的台灣將成資金避風港,成為推升台股後市的助力。
但谷月涵也說,台股在歷經過去兩年大漲後,目前有泡沫化的跡象,因此需要一點時間修正;他認為現在大盤還不到底部,預估指數可能跌破萬二,甚至可能進一步下探萬一;不過台股具備企業負債低優勢,比起其他股市較具抗跌優勢。
至於外資今年有無機會回補台股?谷月涵指出,外資去年不只大賣台股,也大舉賣超歐、美等股市,過去外資買台股主要鎖定有規模的公司,例如台積電 (2330-TW)、聯發科 (2454-TW) 等,因此外資是否回籠得看台積電的表現。
但要注意的是,只要台積電提高資本資出,初期都會壓低其獲利空間,加上過去兩年市場歷經晶片大缺貨,但通常缺貨後就會出現供給過剩,預期包括獲利表現與晶片供給,都會成為外資觀察重點。
對於投資標的,谷月涵則認為,除了外資偏愛的大型權值股外,金融業對外資來說則有監理嚴格、資本不夠大與獲利不夠高等問題,至於生技股則較難吸引外資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