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祭科技圍堵 中國晶片廠擴張計畫喊停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Tag

美國去年秋天起對中國晶片業加強出口管制迄今,日經亞洲 (Nikkei Asia) 報導,中國主要晶片廠的擴張計畫大受干擾,長江存儲和 ChangXin 都被迫延後建新廠並裁員,讓中國打造半導體強國的雄心受挫。

在長江存儲位在武漢東方 40 公里處的工廠裡,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之間瀰漫一股不確定性。他們對公司 2020 年動工的第二座工廠何時才能投產感到困惑,廠房內已經架好電機設備,但還沒開始安裝晶片生產設備。

長江存儲 (YMAC) 主要生產 3D NANDA 晶片,先前傳出該公司已經打入蘋果供應鏈,可能應用在 iPhone 14 上,但後來疑似因制裁壓力而暫停。

長江存儲第二座工廠造價約人民幣 1000 億元 (150 億美元),目標是把產能提高兩倍。

延後建廠之下,長江存儲開始裁員。一名待了約三年的工程師說,1 月開始裁員約 10%,還凍結應屆畢業生的招募工作,公司氣氛凝重,前途不明。

生產 DRAM 的長鑫存儲 (CXMT),因為使用的先進技術在美國制裁範圍,擴張計畫也受影響,其位於合肥總部旁的第二座工廠面臨漫長的延誤,新研發中心的工程也沒什麼進展。

一名工程師說,他們原本計劃今年開始營運,但現在最快要等到明年或後年。公司正在精簡人力,依照不同部門,裁員比重介在 5% 到 7% 不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2015 年喊出「中國製造 2025」的口號,重點發展半導體產業,並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大基金帶動中國半導體業快速崛起,由政府資助的三家導體商處於領先地位,分別是長江存儲、長鑫存儲、福建晉華。

但隨著美中緊張局勢升息,美國加強出口管制之後,中國晶片業的技術逐漸落後美國。華為在 2019 年成為制裁的目標,中國最大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很快也被鎖定。

根據國際商業策略 (IBS) 統計,中國半導體自給自足率已從 2015 年的 10% 提高到 2021 年的 24%,該機構去年曾預測到 2030 年可以突破 50%,但在美國去年 10 月加強出口管制之後,如今改口預測 2030 年可能停滯在 30%。

在此同時,由於半導體景氣反轉,市況不佳,中國晶片廠的客戶紛紛減少下單,也促使業者放慢擴張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