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球海運市場重要指標—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 (BDI) 累計下跌逾 40%,是史上最糟糕的開局之一。
截至周一 (20 日),BDI 跌至 552 點,較 2021 年 10 月峰值下跌約 90%。
自倫敦波羅的海交易所於 1985 年開始發布 BDI 以來,它僅在另外兩個時期低於今天。一個是 2020 年上半年,當時處於疫情封鎖的高峰,另外就是 2016 年下半年產業極度低迷期。
這聽起來像是全球經濟的不祥之兆。 但是,由於本次低迷有著特定原因,也許事情可能並不像看起來那麼可怕。
據 FreightWaves 產業記者 Greg Miller 指出,其中一個原因是,BDI 近期更偏向反映中國的經濟指標,而不是全球經濟。經過近 3 年的強力封鎖後,中國正從突然地開放中復甦,這可能幫助事情好轉。
好望角型 (Capesize) 運價指數過去一周重挫 44%,成為拖累整體指數的主要因素,它占了 40% 的權重。而這一指數的運價,很大程度上受到從巴西到中國的長途鐵礦石運輸的推動,由於巴西的大雨,這條特定航線上的貨運量在這個時節總是很低,但今年特別糟糕。
乾散貨船商 Golden Ocean 執行長 Ulrik Andersen 表示,第一季是季節性最疲軟的時候,今年的情況低於所有人的預期,而造成現狀的最大原因,就是巴西缺少鐵礦砂出口,「就這麼簡單」。
統計顯示,年初以來淡水河谷鐵礦石出貨量年減 13.1%,創下 2019 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不過,除了乾散貨以外,貨櫃貨運也面臨著麻煩。衡量全球貨櫃運價實時成本的 Freightos Baltic 運價指數,已經從 2021 年的高位 1.11 萬美元 / TEU(標準貨櫃) 降至 2000 美元 / TEU,降幅達到 82%。
丹麥海運巨頭馬士基預計,隨著庫存增加,今年全球海運貨櫃需求將下降 2.5%。 2023 年全年息稅前利潤 (EBIT) 區間下端為 20 億美元,較去年下降近 90%,僅略好於疫情前的 2019 年。
既然運價低迷的原因在中國經濟,業界目前也將希望寄託於此,期望 3 月中國兩會的召開,最終有助帶動鐵礦砂、煤炭等商品的需求,進而推動運價指數回升,使得第二季海運市場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