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汽車工廠近期仍受汽車晶片短缺的困擾,本周將削減近 9.1 萬輛汽車的生產計畫。
根據 AutoForecast Solutions 的最新預測,晶片短缺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繼續給汽車行業帶來不便,根據其估計,到 2023 年底,全球因缺少微晶片而導致的減產,將達到 280 萬輛汽車和卡車,其中超過 90 萬輛發生在北美工廠。
儘管情況似乎正在改善,但距離供貨「正常」仍有一段距離。
對於汽車而言,1973 年石油危機後對提高燃油經濟性的大力推動導致電子設備在發動機控制中的使用迅速增加。雖然電子點火裝置在 1960 年代後期開始出現,但使用微控制器晶片進行發動機控制證明了數位方法的可能性。
使用感測器監測溫度、曲軸位置、空氣品質流量、節氣門位置和廢氣中的氧氣濃度等資訊,汽車製造商能夠顯著改善其車輛的燃油經濟性和排放狀況。控制器晶片進行即時計算以優化發動機性能,這是機械感測器和聯動裝置無法做到的。
這凸顯了半導體晶片使用增長背後的一大推動力:使用軟體實現許多僅靠硬體可能難以(甚至不可能)實現的功能。計算向燃油噴射器供油的最佳速率可能涉及即時求解複雜的方程式或查閱資料表格中的數位。使用電腦晶片和一些軟體很容易(而且成本低廉)。
據測算,平均每輛車搭載半導體約為 1600 個,這些半導體器件分佈於汽車的各個設備與系統,主導它們協同工作的正是汽車晶片,如邏輯計算晶片、存儲晶片、微控制器 MCU 等。
傳統汽車的晶片數量大約在 500-600 個左右,隨著自動駕駛、新能源等功能的增加,現在的晶片數量大約在 1000-1200 個左右了。而一些以智慧為主打的車型,則需要的晶片數量更多。
根據 2021 年各行業研究機構的調研,一輛新能源汽車的晶片可達 1500 枚以上,也有媒體給出測算在高端電動車型中晶片使用量甚至高達 3000 枚。
近兩年,全國各地陸續開設晶圓廠,增加車規級晶片的產能。據不完全統計,2022 年全球晶圓廠的開工數量為 33 個,預計 2023 年有 28 個晶圓廠新建,其中有 1/3 可以為汽車提供產能。
許多業內人士預計晶片短缺將持續到 2023 年底或 2024 年初。而 AFS 預計,由於晶片短缺,到今年年底,全球汽車減產量預計將攀升至約 275 萬輛。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 VDA 特別警告,如果半導體零組件的供應短缺持續下去,到 2026 年全球出廠的汽車將減少多達 20%。因此,呼籲歐盟對汽車相關半導體給予特別支援。
VDA 指出,到 2030 年之際,汽車產業對半導體零的需求將較當前增加 2 倍,高於全球半導體市場需求成長的 1.8 倍。
目前,只有不到 20%的資本支出將用於節點 65 納米或更成熟的節點制程,這對汽車產業未來對於半導體的需求量遠遠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