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吸引力減弱 華爾街奉行多年的TINA策略恐已失效

鉅亨網編譯凌郁涵
Tag

在 2008 年金融危機後的十多年裡,「TINA」策略一直被華爾街交易員奉為圭臬。然而,隨著全球市場在去年面臨嚴重拋售,顯然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TINA 指的是「除了持有股票,沒有其他選擇」(There Is No Alternative to owning equities),這樣的策略一直為華爾街所奉行。然而,隨著美股的吸引力逐步消退,不少投資人開始對這樣的策略進行反思,華爾街似乎終於承認,TINA 策略已經走到盡頭。

根據美國銀行 2 月份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基金經理人對股票的配置較長期平均水準低約 2.2 個標準差。與此同時,在債券、新興市場、大宗商品、現金方面的配置則是高於平均水準。

高盛集團將這種轉變稱為「TARA」,即「市場上有合理的股票替代品」(There are reasonable alternatives),而德意志銀行則使用「TAPAS」一詞,意思是「有很多的股票替代品」(There are plenty of alternatives)。

標普 500 指數今年已反彈超過 5%,不過與 2022 年的 19% 跌幅相較似乎不值一提。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美洲股票主管 David Lefkowitz 表示:「多年來,美國成長型股票是唯一的選擇。現在實際上卻可以在固定收益中獲得類似甚至更高的收益。」

該公司近期建議客戶將目光投向美股以外的領域,並考慮將更多資金轉移到新興市場資產和投資級債券等領域。

高盛經濟學家 Jan Hatzius 認為,即使美國經濟展現十足的韌性,但因為股票估值已高,美股進一步上漲的空間有限。高盛策略師 David Kostin 也說,標普 500 年初的大漲,已經把優於預期的經濟成長和公債殖利率下降反映在價格上,但從高估值、高利率和低迷的企業獲利來看,漲勢難再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