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大風吹 Visa萬事達卡PayPal改列金融股

鉅亨網編譯張祖仁
Tag

又到了調整指數的季節。一些知名個股周五 (17 日) 將被重新分類,這代表了大量資金將四處流動。

原本沃爾瑪 (WMT-US) 在標普 500 指數中被歸類為必需性消費品股,而 Target (TGT-US)、Dollar General (DG-US) 和 Dollar Tree (DLTR-US) 等零售商同業卻被歸類為非必需性消費品股?這種情形在周五將出現改變:它們全部都改列必需性消費品股。

而看來像是金融股的 Visa (V-US)、Mastercard (MA-US) 和 Paypal (PYPL-US) 一直被列為科技股,總是讓人困惑。但自周五起將正式列入金融股。因此科技股占標普的權重將會降低一點,金融股權重會上升。

30 年前只有學術界對這一切很感興趣,其他人全無興趣,直到指數型基金和 ETF 興起。

如今有 6 兆美元直接與標普 500 指數連動,還有數兆美元間接相關。也就是說,許多基金以標普 500 為指標,在不向標普指數支付許可費的情況比較它們的回報。

簡單的數學:6 兆美元約占標普 500 指數整個市值的 18%。而且這還只是標普 500 指數,還有成千上萬的指數以無窮無盡的方式對股票和債券市場進行切分。

30 年前成立的 ETF 讓投資人能夠以低成本、可抵稅的形式購買這些指數,進行單日交易。光是美國的 ETF 業務就約達 7 兆美元,其中大部分是被動型的指數基金。

這些 ETF 的發行商如 BlackRock (BLK-US)、Vanguard、State Street、Schwab 和少數其他公司,基本上並不擁有 ETF 背後的股價指數;它們只是從指數提供商那裡獲得引用這些指數的許可。最大指數提供商包括標準普爾、MSCI 和富時羅素。

至於為什麼使用「非必需性消費品」和「通訊服務」名詞來描述股票市場的不同分類,這要歸功於標準普爾和 MSCI。

1999 年,為了讓股票的分類方式標準化,MSCI 和標準普爾制訂了一個產業基準,稱為全球產業分類標準 (GICS)。將所有主要上市公司分為 11 個類股、24 個產業集團、69 個產業和 158 個次產業。最重要的指數標普 500 指數的權重則由市值決定。

每年 3 月,標準普爾和 MSCI 都會宣布分類系統的變化。根據去年變動而在今年啟動的更改發生在 3 月 17 日。

今年比較明顯的變動,包括萬事達卡、Visa 和 Paypal 在內的整個科技次產業「資料、處理及外包服務」移至金融類股,現在將被稱為「交換和服務處理服務」。

另外,標準普爾和 MSCI 認為 Target、Dollar General 和 Dollar Tree 都和沃爾瑪銷售類似的商品,因此它們都被歸類在同一個消費性必需品類股中。

因此產生的淨效應在於:科技股在標普指數中的權重將從大約 27.7% 降至 24.5%,而金融股權重將從 11.5% 擴大至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