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 (1310-HK) 周三 (24 日) 公布上季財報,總裁盧偉冰等小米高層在法說會中,透露了公司在「造芯」、「造車」和人工智慧 (AI) 方面的最新進展。
小米第 1 季營收人民幣 595 億元 (以下單位皆同),年減 18.9%,略高於分析師預估的 599.1 億元,第 1 季經調整淨利為 32 億元,年增 13%,季增 121%,高於市場預估的 30 億元。
盧偉冰表示,「造車」進展順利,關於明年上半年上市的規劃,目前進度為符合或略超過預期。小米汽車今年還將按計畫進行冬測和夏測。
盧偉冰透露,小米第 1 季含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的費用約為 11 億元。
對於今年炙手可熱的 AI 大模型,小米創辦人雷軍曾在微博透露一些動態,引發各界關注。
雷軍表示,小米在 Al 領域已經耕耘多年,有 Al 實驗室、小愛同學、自動駕駛等團隊。對於大模型,小米當然會全力以赴,目前正在研發一些有趣的技術和產品,等準備就緒再向大家展示。
盧偉冰則在電話會議中透露更多訊息。他表示,小米從 2017 年開始投入 AI,幾年前計劃打造小米電動車的時候,工作人員基本上就來自 AI 團隊。今年 4 月,小米正式成立 AI 實驗室大模型團隊,目前團隊總人數超過 1200 人,相關業務包括小愛、自動駕駛等。
盧偉冰說:「我們不會像 OpenAI 那樣去做通用大模型,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結論。」他表示,小米會積極擁抱 AI,與現有業務深入結合,提高智能化水準。
截至今年 3 月 31 日,小米 AIoT 平台連接的 IoT 設備(不含智慧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年增 29.2% 至 6.18 億;擁有 5 件以上連接至小米 AIoT 平台的設備(不包括智慧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的用戶人數,則年增 29.6% 至 1230 萬。
盧偉冰表示,小米未來將不斷開發 AI 相關的使用情境,發揮技術優勢,並以開放的態度與合作夥伴開拓更多機會。
小米財務長林世偉補充說,小米做 AI 還有一個打法就是投資,會持續關注 AI 領域的投資機會。
作為少數自行研發晶片的手機廠商之一,小米「造芯」進展一直備受關注,尤其是在 OPPO 無預警關閉旗下晶片設計公司哲庫科技(ZEKU)之後,市場更加擔心小米晶片業務的成長狀況。
盧偉冰說,小米明白晶片投資的複雜性和長期性,會遵循晶片產業發展規律,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準備長期奮鬥 10 年、20 年。
據悉,小米的自研晶片現階段專注在提升用戶體驗相關的核心領域,如影像、充電和電池管理等。目前小米已推出圖像處理晶片「澎湃 C1C2」、充電晶片「澎湃 P1」和電池管理晶片「G1」。
全球智慧手機市場今年需求受到打壓,反映消費信心不足、購買力疲軟等因素,根據 TechInsights 統計,中國今年第 1 季智慧手機出貨量為 6250 萬台,年減 13.1%,季減 12.1%。
Canalys 數據顯示,小米第 1 季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排名第三,為 3040 萬支,市占率 11.3%。智慧手機業務收入為人民幣 350 億元,毛利率為 11.2%,季比提升 3.1 個百分點。
在中高階市場,小米第 1 季在中國智慧手機 4000-5000 元價位的 Android 廠商中排名第一,市占率年增至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