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化 (1326-TW) 今 (26) 日召開股東會,針對碳權議題,董事長洪福源表示,碳權、碳匯等手法都是達成碳中和消極性的作法,但必須為之,因此需要設立一個標準來獎勵、開罰,才能加速這塊領域的推動。
洪福源表示,目前市場談的各種方法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碳中和,碳中和作法分成兩類,一種是積極性方式,包含企業自主減碳,例如台化將投資 185 億元進行各方面建設、優化,但要到 2030 年碳中和目前煤改氣等作法還是不夠,因而衍生碳關稅這些消極性方式。
洪福源進一步提到,碳匯、碳權、碳稅這些手法需要有標竿,企業排碳量在標竿下有罰則、標竿上便能取得獎勵,儘管現階段已有平台,但怎麼做還不明朗,不過中國目前有一些成功案例,當地從發電產業開始著手、建立標竿,所有業者就遵照標竿有賞有罰,也可以賣碳權。
洪福源提到,這塊台化在中國曾經因此取得獎勵,包含獎金或是取得碳權銷售都有,因此要目前必須先建立標準,才能讓這些方法操作上更明朗。
洪福源也補充,所有消極性的手法中,最消極的就是碳稅,排多少就繳多少,已台化為例,2030 年碳排改善後範疇一、範疇二排碳還有 600 萬噸,假設收 10 元就是 6000 萬元。
洪福源表示,這塊會讓業者最後做不到就放棄乾脆付錢了事,因為台廠在國際上生存還須面對其他挑戰,包含貿易進口關稅等,必須先處理營運上許多環節的控管,導致最後乾脆放棄減碳繳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