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買店面自用正夯,房仲業者觀察實價登錄資料,發現近一年的億元級商用不動產交易,不乏企業購入自用的交易案例,包括今年 4 月,玉山銀行共花費 3.23 億元,買下新北市新莊區的「玉山銀行新莊副都心分行」現址的店面及商辦,從租客變屋主;同月也有旅宿業者購置飯店的案例,為新竹東門街的「明月大飯店」,由「吉發股份有限公司」以 2.4 億元整棟取得,由於買方背景與瑞石旅館集團有關,市場推測自用的可能性頗大。
而近年積極買店面開設門市的橡木桶洋酒,今年 3 月花費約 1.33 億元,購入信義區忠孝東路四段 1 樓店面,作為「橡木桶大巨蛋門市」。還有桃園區「沃客商旅」,原本承租桃園第一廣場大樓 11 樓經營,但去年 12 月轉租為買,以 1.21 億元買下 582 坪商旅;中華郵政去年底亦斥資約 2.14 億元,購得新莊「駅森」社區 1 樓 200 坪店面,據郵局公告,此一店面除了自用外,還將切出約 65 坪空間招租。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疫後國內的內需市場開始回溫,不僅餐飲旅宿業反彈,AI 相關的科技產業發展也爆紅;伴隨產業復甦,業者也衍生擴張需求,加上平均地權條例的打炒房新制,原則上「管住不管商」,因此包括旅宿、店面等商用不動產,後市發展相對穩健,也讓店面成為買家出手卡位的重點。
再者,政府打房主要針對短期炒作,長期自用族群受到的影響相對低,使市場朝「自用優先」,且「長期持有」的方向發展,尤其在持續性通膨的大環境下,高資產族對房地產的抗通膨特色相當重視,因此地段佳、保值性強的店面,仍會吸引有自用需求的企業與投資人長線佈局。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表示,精華地段的店面乃兵家必爭之地,原本以承租方式經營的業者,在累積一定資產後,遇到房東願意出售店面,即把握時機「轉租為買」,把租金變換為自身資產;且買家購入自用店面,不但有助於維持長期穩定經營,在租金節節攀升的時局裡,也能化掃除房東漲租或不續租的不確定因素;加上好地段的
張菱育並指出,下半年平均地權條例新法上路,私法人購屋採許可制,因此不少私法人欲在新制實施前完成買賣,使上半年出現不少無貸款交易,尤其是資金豐沛的買家,例如壽險、行庫等業者,更偏好不貸款購置,不但能加快過戶流程,也能迴避未來利率變化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