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生技大會主席李鍾熙今 (26) 日表示,生技產業比起其他產業更需要媒合與交流,而今年展會參與人數中,有 25-30% 是來自海外國家,又以日本最多,有助業者媒合、交流與合作。
李鍾熙表示,今年海外參與者約有 1500 人,比重約 25-30%,其中日本最多,其次為美國、中國、新加坡、澳洲等,由於今年遇上颱風等因素,預期明年海外參與度會更好。
談到台灣與亞洲地區的合作發展,全球生技協會副總裁 Susanna Ling 認為,生物產業是需要很多大、小公司進行合作與交流,或是向政府溝通與獲得支持,而亞洲生技大會就是一個重要的平台。
Susanna 舉例,上個月美國波士頓舉行的生技展,三天內就有 5.7 萬場媒合會,創金氏紀錄,所以生物產業比起其他產業,更需要媒合活動。
另外,一個新藥開發案至少需要 10 億美元、15 年的研發時間,但有 90% 的開發案都會失敗,整體時間非常長,不過產業也需要更強的 IP,同時要調查商業化的進程、可能的危機。
全球生技協會政策長 John A. Murphy(約翰 ‧ 墨菲) 在「政府政策變革對生技產業的影響」演講中提到,目前很多創新治療方法主要來自小公司,去年美國 FDA 核准的藥物中,有 68% 都是來自小公司,不過美國對藥價有所控制,這會延伸到影響小公司的營運。
另外,美國政府近年積極提升生物產業製造、重新建立生物製藥環境,不過此舉也影響供應鏈重組,最後是專利問題,由於疫情後,有發生疫苗專利共享,雖然對落後國家有利,但公司需要藉由專利來獲利進一步開發新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