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著陸難以做到 為何經濟學家認為美國這次有機會?

鉅亨網編譯林薏禎
軟著陸難以做到 為何經濟學家認為美國這次有機會? (圖:Shutterstock)
Tag

年初迄今,以鮑爾 (Jerome Powell) 為首的聯準會 (Fed) 官員,不斷嘗試利用更高的利率,希望能在不引發經濟衰退的情況下緩解物價壓力,這種理想的情境也就是經濟學家所稱的「軟著陸」(Soft Landing)。從歷史來看,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但隨著通膨降溫和經濟成長,經濟學家越來越相信,這次也許會成功。

何謂軟著陸?

經濟軟著陸指的是當央行能夠讓經濟放緩到足以抑制需求,使通膨接近目標水平,同時又不至於引發經濟衰退和失業率飆升的理想情境。想要做到這一點,除了仰賴央行在政策上做出明智的抉擇外,還有一點運氣成分。

Fed 曾做到軟著陸嗎?

聯準會前主席葛林斯潘 (Alan Greenspan) (圖: Shutterstock)

1994 年至 1995 年曾經成功過一次。在時任主席葛林斯潘 (Alan Greenspan) 的領導下,聯準會將利率調高一倍至 6%,最終成功讓經濟放緩,而且沒有扼殺成長動能。

不過,信貸緊縮確實也帶來不良後果。債市掀起巨大波瀾,導致投資人遭受重大損失,加州橘郡 (Orange county) 因此破產,墨西哥也被迫向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 (IMF) 求援。

Fed 其他嘗試都失敗了嗎?

不完全是這樣。曾任葛林斯潘副手的 Fed 前副主席布林德 (Alan Blinder) 表示,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美國也有幾次「接近軟著陸」的例子,其中一次發生在 2001 年,當時的 Fed 從 1999 年開始升息,帶來長達八個月但極其溫和的低迷,布林德稱之為「小衰退」(Recessionette)。

鮑爾也曾提到經濟軟著陸的可能性,即失業率上升但沒有太過頭,與此同時,通膨下滑且經濟持續緩慢成長,這也是一些經濟學家所說的「成長型衰退」(Growth recession)。

這次能否實現?

從經濟數據來看,實現軟著陸的機率正在上升。

美國此前公布 6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率放緩至 3%,為兩年多來最小增幅,遠低於去年 6 月的 9.1% 的高峰。與此同時,即使 Fed 採取數十年來最激進的緊縮政策,就業市場依然強勁,失業率接近數十年低點,整體經濟狀況使 Fed 內部經濟學家近期撤回衰退預測,市場上其他經濟學家也開始重新思考他們的看法。

根據美國商業經濟協會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usiness Economics) 的一項調查,多數人認為,美國在未來 12 個月內陷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為 50%,甚至更低。

接下來就一切順利了嗎?

還有一段距離。通膨確實已降溫許多,但這背後反映的,多半是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造成的物價壓力有所緩解。

經濟學家認為達成通膨目標前的最後一段路可能會更加艱辛,這是因為成長最快的服務業通膨往往更有黏性,且工資在企業營運成本當中所占的比率更大。

鮑爾現在的策略為何?

聯準會主席鮑爾 (Jerome Powell) (圖: REUTERS/TPG)

從鮑爾這幾次會議的言論來看,他似乎正在審慎地摸索。在不到兩年內升息 11 次後,鮑爾刻意避免就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給予大眾明確的指引。他在昨天會議結束後表示,接下來的行動將取決於未來幾個月的經濟發展狀況。

本篇文章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