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A 股市場三大指數周二(8 日)收盤齊跌,滬指跌 0.25%,最新數據顯示,中國 7 月出口銳減 14.5%,連續第三個月走下坡,顯示全球經濟放緩抑制市場對中國商品的需求。
滬指周二收盤跌 0.25% 報 3,260.62 點,深成指跌 0.42% 報 11,098.45 點,創業板指跌 0.53% 報 2,228.91 點。兩市成交額合計人民幣 7,989 億元,「北向資金」淨流出 68.15 億元。
券商、地產類股走低,半導體、電力、鋼鐵、保險等族群齊跌;醫藥類股反彈走高,食品飲料、釀酒、建築、煤炭等族群齊揚。
香港恒生指數周二收盤大跌 1.81% 報 19,184.17 點,恒生科技指數重挫 2.78% 報 4,374.2 點。
中國海關總署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7 月出口年降 14.5%,降幅大於 6 月的 12.4%,更大於 5 月的 7.5%,且 7 月出口是 2020 年 2 月以來最大降幅。7 月進口下滑 12.4%。貿易順差為 806 億美元。
經濟學家原估出口下降 13.2%,進口降 5.6%。
投資人原本預料強勁消費將帶動中國經濟復甦,但消費者的信心與內需依然疲弱,導致經濟復甦動能正在減弱,進口連降五季就是證據之一。7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在周三出爐,物價預料下降 0.4%,進一步證明需求不足。
「當前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全球貿易投資放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及地緣政治等風險上升,外需減弱對我外貿的直接影響仍在持續。」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呂大良近日表示。
上海保銀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Zhiwei Zhang)說,進口進一步下降,顯示內需疲弱,中國整體消費與投資增長的情況可能都相當疲軟。
《彭博》經濟學家舒暢朱懌也表示,7 月中國進出口進一步下滑,顯示經濟面臨的國內外壓力加重。朱懌說,政府的「穩增長」宣示固然鼓舞人心,但若官員未將這些計畫化為具體行動,可能會導致下半年經濟成長動能疲弱,降低經濟成長目標達陣機率。
人們也可從南韓出口看出全球貿易前景黯淡。南韓 7 月出口下降近 17%,連續第十個月下滑。 南韓對中國的出口驟減 25% 以上,凸顯中國對半導體等電子零件的需求疲弱。
目前中國政府正尋求透過緩慢推出政策刺激國內經濟成長,以提振民眾對房子、電動車等產品的需求。
例如,上月商務部等 13 個部門發布通知,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支持民眾購買綠色家電、綠色傢俱、綠色建材等產品。工信部等部門也發布《輕工業穩增長工作方案》的通知,推動輕工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與量的合理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