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關鍵人物:納坦雅胡,將為以巴戰爭帶向何種結局?

遠見雜誌
(圖:遠見雜誌)
Tag

文/林信男

7 日以巴戰爭爆發,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發表公開談話,誓言一定要在戰役中獲勝,不管代價多慘烈。他成長經歷如何?為何敢於發此言論?又可能因他作風,讓以巴戰爭帶來何種結局?當你瞭解他人生曲折路,就能明白。

鏡頭前,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神情嚴肅、緊握左拳,以堅定的口吻表示,「我們將為這個黑暗的日子,採取強力報復!」

10 月 7 日清晨,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突襲,引爆以巴雙方半世紀來,最激烈的軍事衝突。事發後,納坦雅胡隨即發表公開談話,稱哈瑪斯發動了一場既殘酷又邪惡的戰爭,但「我們將在戰役中獲勝,即使代價會極為慘痛、難以承受。」

納坦雅胡並強調,以色列對哈瑪斯的反擊,「才剛開始」。

3 度出任以色列總理,執政共計超過 15 年的納坦雅胡,向來以個性強悍聞名。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納坦雅胡的強硬性格,和他年輕時期,曾在美國賓州求學有關。

納坦雅胡曾於 1999 年赴賓州大學,對畢業生發表演說,當時他特別提到,「我絕大部分的『智慧資本』(intellectual capital),都是在這座城市(費城)發展出來的。」

以色列出生、美國求學,個性相當「非主流」

1949 年,納坦雅胡出生於以色列特拉維夫,14 歲那年,因擔任歷史學家的父親,獲得前往美國任職的機會,納坦雅胡和家人一同移居美國,就讀鄰近費城的切爾滕納姆高中(Cheltenham High School)。

身為外國學生,納坦雅胡似乎對切爾滕納姆高中的生活,有些格格不入。曾與納坦雅胡互動的同儕、師長覺得,納坦雅胡比較「非主流」,對當地學生的娛樂活動,完全不感興趣,且納坦雅胡或許認為,校內多數學生,都過著「膚淺的生活」。

納坦雅胡很少公開談論他在美國的高中生活,據悉,他曾是學校足球隊的一員,隊友回憶,當納坦雅胡自己或球隊表現不佳時,他會毫不掩飾地表達憤怒。

保持距離、不示弱,是納坦雅胡在學生時代,就展現出來的人格特質。他曾在接受《時代雜誌》(TIME)採訪時表示,「強者才能生存,要既強悍又聰明。」

納坦雅胡高中畢業那年,連畢業證書都沒拿,就「不告而別」,回國服兵役,加入以色列國防軍(IDF)精銳突擊隊,並擔任隊長。這段過程,連高中時期和納坦雅胡還算親近的友人,都一無所悉。

曾參與反恐任務,長兄因恐怖分子身亡

服役期間,納坦雅胡曾參加反恐任務,率隊救援 1 架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劫持的客機。當時,納坦雅胡及其隊員,偽裝成航空技術人員進入機艙,擊斃 2 名劫機犯(劫機犯共 4 人),救出近百名乘客和機組員,納坦雅胡也在交火過程中受傷,被子彈擊中二頭肌。

異地求學、軍旅生涯、反恐任務,都成為打造納坦雅胡強悍性格的養分,而另一個對他影響深遠的故事,莫過於他的哥哥約納坦 ‧ 納坦雅胡(Yonatan Netanyahu),在 1976 年,參與營救遭恐怖分子劫持的法國航空班機時,不幸身亡。

哥哥因恐攻喪命,令納坦雅胡對恐怖分子痛恨至極,也成為他日後步入政壇的動機之一。退伍後,納坦雅胡前往美國深造,於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建築、管理雙碩士,並在波士頓諮詢顧問公司(BCG)工作。

能說一口流利英語、還帶有費城口音的納坦雅胡,開始成為美國電視節目中的常客,猶如身在美國的以色列代言人。

不過,就和他在賓州就讀高中時一樣,即使納坦雅胡在美國接受高等教育、工作,他對美國仍抱持「尊重但不沉迷其文化」的態度。1982 年,納坦雅胡被任命為以色列駐華府代表團副團長,隨後又擔任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

以巴衝突、官司纏身,納坦雅胡能繼續當「政壇不倒翁」?

1988 年,納坦雅胡回到以色列,順利當選國會議員,走上政治之路,並在 1996 年,首度當選以色列總理。

即使納坦雅胡的「學霸」背景,被視為「活在精英主義泡沫中」,還有人揶揄他,直到進入政壇,才接觸到「另一個以色列」(暗諷他距離庶民生活太遠),但他的強人性格,仍對民眾有著一定程度吸引力,3 度成為以色列總理的資歷,讓納坦雅胡猶如「政壇不倒翁」。

不過,納坦雅胡至今仍面臨貪污指控、官司纏身,加上以巴軍事衝突,令全國民眾人心惶惶,都考驗著納坦雅胡政府的領導力。堅信「強者才能生存」的納坦雅胡,這次能否帶領以色列,挺過這場戰役,勢必會成為他政治生涯的一大考驗。

但目前從他發言與過往作風,相信以色列這回面對哈瑪斯絕不輕易妥協,慘烈戰事恐難避免,就看全球各國如何因應與居中調解了。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 11 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