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股飆漲刷新紀錄 利多出盡沒?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工業股飆漲刷新紀錄 利多出盡沒?(圖:REUTERS/TPG)
Tag

工業股好壞消息摻半,目前工業股升至創紀錄水準,為 S&P 500 指數中兩大板塊之一 (另一板塊為科技股),但也因此若要再進一步上漲,就需要更多方面的利多消息推動。

SPDR 工業類股 ETF (XLI-US) 自 10 月底觸及的多月低谷漲逾 16%。該 ETF 追蹤航空股、Caterpillar (CAT-US)、波音 (BA-US)、聯邦快遞 (FDX-US)、UPS (UPS-US) 和 CSX (CSX-US) 等。

在聯準會 (Fed) 周三表示若通膨持續下降且經濟成長疲軟下,明年可望降息後,該 ETF 周三收創略高於 111 美元的紀錄水準。

降息將確保經濟持續擴張,這對工業公司來說是利多消息,因為當貨品和服務的需求上升時,工業公司的銷售也會增加。

在經濟持續成長下,需求和獲力也預期增強,這樣的預期情緒提振了股市。這與銀行業和大宗商品等行業的情況不同,因為這些產業不僅面臨貨物和服務需求下降,還要應對貸款機構借貸成本上升等問題。醫療保健、消費必需品和公用事業股的股價低於峰值,因為高債券殖利率削弱其股息吸引力。

工業股升至歷史新高是一個正面訊號,但後續需要更多正面消息才能進一步走高,因此目前下行風險更大,部分原因是股價更加昂貴了。

以分析師對其成分股未來 12 個月每股總獲利計算,該工業 ETF 的交易價格約該總獲利 18.8 倍,相比之下,該 ETF 10 月開始上漲時的倍數為 17 倍不到。

目前 S&P 500 指數本益比約 19,意味該工業 ETF 的本益比僅低 1% 左右,這兩者相比較的意義重大,因為過去 10 年內,該 ETF 的本益比很少高於 S&P 500 指數本益比。

當經濟成長令人擔憂時,工業股交易價格可能較市場折價接近 10%。工業估值上升的事實是一個問題,因為製造業活動並未顯現出自近期需求驅動的低迷中真正復甦的跡象。

Evercore 策略師 Julian Emanuel 寫道,顯然「本益比較高的產業存在風險。」

具體來說,供給管理協會 (ISM) 的製造業指數今年大部分時間都在 50 以下,意味產業萎縮,也較疫情期後 60 的峰值下降,其結果是一些企業的銷售量下降。分析師預計,儘管價格上漲,但今年的銷售額僅成長 0.8%。

在此背景下,工業股飆漲就令產業面臨風險,倘若明年的銷售和獲利成長不如預期,股價恐會下跌。

但一切也可能朝有利角度發展,倘若經濟成長沒有過度放緩,2024 年工業銷售成長率預期達 5%,倘若大宗商品和材料成本不像 2022 年那樣飆升,那麼利潤就可望增加,讓企業有能力執行庫藏股,從而讓每股獲利增長 20% 以上。

另一個正面因素是債券殖利率進一步下降,有助於推升秋季股價。最終,不要放棄工業股,但恐也難指望他們繼續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