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的AI狂熱症

鉅亨網新聞中心
每當華爾街嗅到一絲新的創新可能帶動營收成長的氣味時,便會變得有點興奮過頭。(圖:Shutterstock)
Tag

每當華爾街嗅到一絲新的創新可能帶動營收成長的氣味時,便會變得有點興奮過頭。投行賣方分析師會爭相發布看漲研究報告;經濟師和策略師會開始討論成長、通膨和生產力新技術的潛在影響力;資金經理則開始思考這一切對資產組合的影響。這一連串活動和關注可能會迅速轉變為自我強化的炒作循環。

據《財富中文網》報導,人工智慧(AI)的崛起,便印證了華爾街對新科技進步的狂熱。OpenAI 聊天機器人在 2022 年 11 月發布,便引發一波生成式 AI 熱捧。

追隨者認為,這項技術能夠重塑世界,治愈絕症,提升勞工生產力,降低企業成本。自那之後,分析師一直在關注 AI 對企業營收的影響,尤其是大型科技公司的影響。

那些有望因為新 AI 技術而獲得相關營收的公司,如微軟、輝達,見證了股價飆漲。與此同時,華爾街一直在源源不斷地輸出研究報告和調查,進一步帶動 AI 熱潮。

《財富中文網》分析了投行、避險基金和投資研究公司的數百頁 AI 報告,發現了一些驚人的相似之處。總的來說,華爾街異常看好 AI 的長期前景,分析師認為,它將提升員工的生產力和國內生產毛額(GDP),而且其終極影響力能夠與網路問世相媲美。

不過,這裡的關鍵詞是——終極。華爾街的研究報告和調查呈現了專家意見分歧:一些專家認為,近期 AI 熱過於誇張,另一些專家認為,AI 熱合理,因為該技術被迅速採用,且具有長期成功潛力。

華爾街報告的標題通常十分直白。私募股權巨頭凱雷(Carlyle)將其 10 月的報告命名為《勇敢的新世界:人工智慧及其下游產業的影響力》(Brave New World: AI and Its Downstream Implications),它把生成式 AI 的誕生稱為「人類歷史的」轉折點,並將其比作與電氣化。

花旗把報告取名為《人工智慧爆發:人工智慧軍備競賽》(Unleashing AI: The AI Arms Race),該報告重點介紹了生成式 AI 在提升員工生產力等方面的潛力。報告作者直截了當地寫道:「我們認為,AI 是友人規則的改變者。」

高盛集團在 9 月發布了一篇偏解釋性的文章,名為《為什麼人工智慧不是泡沫》(Why AI is not a bubble)。該文重點介紹了 AI 的潛力,並認為 AI 相關股票的價格沒有達到典型泡沫交易價。高盛團隊在描述 AI 相關股票的潛力時寫道:「我們認為,這個有望帶來更突出業績的新技術周期,依然處於相對早期的階段。」

一些資深華爾街分析師甚至十分推崇 AI 泡沫說,認為泡沫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甚至可能大有裨益,有助於那些真正具有顛覆性的技術獲得更快的發展。

投資公司 DeepWater Asset Management 執行合夥人吉恩 · 芒斯特在 10 月 17 日名為《人工智慧泡沫守則》(The AI Bubble Playbook)的報告裡解釋道:「泡沫可以確保新興技術獲得遠超所需的資本,並讓其脫穎而出的機率最大化。如果沒有『過量』資本追逐每一個糟糕的理念,尤其是這個糟糕的理念實際上頗為不俗時,我們可能就永遠無法完全享受鐵路、汽車或網路帶來的各種益處。」

Wedbush 科技分析師丹 · 艾夫斯也在 6 月詳細介紹「人工智慧淘金熱」(AI gold rush)的報告中玩起了泡沫說。艾夫斯是首批將 AI 崛起與網路泡沫初期進行對比的分析師。他認為,人們能在企業營收電話會議和講演裡感受到了 AI 熱。

市場情報公司 AlphaSense 也說,企業營收電話會議、新聞發布會和其他公開文件中提及「人工智慧」一詞的數量,自 2018 年以來飆升了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