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碳權交易所今年 8 月成立,本周五 (22 日) 將迎來首批國際碳權交易,國際碳權交易平台也將啟動,碳交所曝光了交易相關規則,包括買賣對象、交易時間、交易單位以及碳權上架標準等資訊都一一公布。
碳交所表示,透過建置交易平台並導入市場機制,可以確保碳權交易透明公開。碳交所說明,國際碳權交易平台的買方僅限本國法人,賣方則可以是外國或本國法人。交易時間為平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三時三十分,假日與臺灣的銀行業通行假日相同。交易單位為 1 噸二氧化碳當量,交易貨幣為美金。
碳權上架標準方面,碳交所提到,賣方在碳交所上架的碳權必須符合相關標準,譬如碳權的核發機構需經過碳交所認可、碳權的年份 (vintage) 應為 5 年內、碳權專案應符合 3 項以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等。
碳交所補充,為了避免炒作及投機行為,買方在購買碳權後,僅能持有、註銷或移轉至買方國際碳權核發機構的帳戶,不得再於碳交所平台轉售。
碳交所指出,由於首批上架的碳權商品屬於國際自願性碳權性質,不是強制性碳定價下的商品,無法充抵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另外,由於相關法規尚未完備,因此現階段國際自願性碳權主要提供企業作為「碳中和」。
同時,碳交所也將於 22 日舉辦「零碳新經濟論壇」,辦理多場內容多元豐富的主題演講與專題討論。其中更邀請到世界氣候基金會 Jens Nielsen 主席,剖析全球碳權交易市場的新興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