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危機導致供應鏈受阻 出口商多式聯運需求增

鉅亨網編譯林薏禎
紅海引發供應鏈瓶頸 出口商多式聯運需求增 (圖:Shutterstock)
Tag

紅海危機席捲全球貨運供應鏈之際,出口商爭相尋找替代陸海空運路線,甚至採取多式聯運,將玩具、服飾、茶葉和汽車零件運往零售業者手中。

自 11 月 19 日以來,由伊朗支持的葉門反政府武裝份子「青年運動」(Houthi), 不斷加大對途經紅海船隻的攻擊力道,使這條透過蘇伊士運河連接歐洲、北美和亞洲的主要貿易路線,面臨嚴重中斷風險。由於企業尋求透過其他路程更長的航線運輸貨物,運輸成本大幅上揚,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增加兩倍以上。

標普全球 (S&P Global) 發布報告表示,若供應中斷時間拉長,為沃爾瑪和目標百貨等大型零售商供貨的消費品產業,受到的影響將會是最大的。

英國海事風險諮詢和安全公司 Dryad Global 執行長 Corey Ranslem 指出,每年約有 35,000 艘船穿越紅海,在歐洲、中東和亞洲之間運輸貨物,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 10%。

從印度棉床單和電動牙刷,再到中國和斯里蘭卡的鞋類,沃爾瑪 (WMT-US)、目標百貨 (TGT-US)、梅西百貨 (M-US) 和 Nike(NKE-US) 等美國零售業者,都仰賴這條貿易路線來採購商品。

Ranslem 表示,長期下來,因繞行非洲的成本增加,進入歐洲的燃料和貨物價格將大幅上漲,過境時間可能增加約 30 天,依據抵達港口而有所不同。

OL USA 執行長 Alan Baer 的團隊建議,航運和物流客戶應為至少 90 天的紅海運輸中斷做好準備。面對運輸中斷的風險,德國貨運代理公司 Hellmann Worldwide Logistics 空運營運長 Jan Kleine-Lasthues 表示,一些動作迅速的公司試圖轉向多式聯運,這種運輸模式涉及兩種或多種運輸方式。

Hellmann 發現,服飾、電子產品和科技產品等消費品,對空運和海運的聯運需求持續增加。舉例來說,這意味著商品必須先透過海運送到杜拜的港口,然後在那裡裝載到貨機上。

Kleine-Lasthues 告訴路透,這種替代路線可讓客戶避開紅海的危險區域與繞行非洲南端的長途航程。

儘管如此,ITS Logistics 短程運輸和多式聯運副總裁 Paul Brashier 表示,雖然有緊急運送需求或運送重要物品的公司,可能會選擇使用空運,考量到運輸費用高昂,這不是一個全面性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