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南華早報》近日報導,為因應極端天氣與地緣政治變化的衝擊,中國正加強確保糧食安全的行動力度,採用多措並舉的方式擴大產量並提高耕作效率,並取得初步成效。
報導稱,中國一直探索利用富含鹽和其他礦物質的土地種植農作物的方法,此類物質過多往往造成土地寸草不生。 迄今,相關努力已見成效。中國國家統計局本月宣布,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再創歷史新高。
根據官方數據,2023 年中國糧食總產量 6.95 億噸,比上年增加 888 萬噸,成長 1.3%。這份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糧食當中,穀物的產量達到 6.41 億噸,比上年增加 819 萬噸。
達成此一目標的關鍵之一,是開發「鹽鹼地」。鹽鹼地是指含有過量可溶性鹽和可交換性鈉的土壤,這兩種物質都會增加土地的耕作難度。
中國是全球第三大鹽鹼地分布國家,全國有 15 億畝鹽鹼地,其中 5 億多畝具有開發利用潛力。這些鹽鹼地分布在全國多地。 在鹽鹼地上進行農業種植是中國為加強糧食供應而確定的眾多策略之一,其他包括嚴格保護耕地、透過新技術提高產量等。
鹽鹼地被中國列為可改造利用的「非傳統耕地資源」。將這種看似不毛之地變成可耕種土地將是一項重大成就,證明中國能克服自然資源限制並穩定拓展農業生產空間。
為加強糧食自給自足並減少對進口的依賴,中國改善了一些鹽鹼地的礦物質含量、開發更耐受農作物,或採取雙管齊下的措施。
7 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強調要分區分類進行鹽鹼耕地治理改良,因地制宜利用鹽鹼地,向各類鹽鹼地資源要食物。 中國研究人員看起來將繼續探索可提高產量或擴大可使用土壤範圍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