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德能源漁電共生雙贏 星源漁業去年總產量逾10萬台斤

鉅亨網記者魏志豪 台北
泓德能源子公司星源漁業2023總產量逾10萬台斤,混養烏魚收成烏魚子約2萬7千片。(業者提供)
Tag

泓德能源 (6873-TW) 旗下負責養殖事業的子公司「星源漁業」,去年起在台南日運案場混養白蝦、虱目魚和烏魚,在天時、地利條件不佳的狀況下成功養殖並收成,去年整體產量逾 10 萬台斤,年底前也成功收成烏魚子約 2.7 萬片,隨之推出的烏魚子禮盒大獲好評,今年將啟動室內白蝦養殖計畫。

除了開發多元漁獲銷售通路,星源漁業去年也取得因應漁電共生新型態養殖的 5 項技術專利。

星源漁業首次混養烏魚二年烏結卵率逾 70%,多元銷售通路方便消費者取得,台灣南部冬季的氣候乾爽,並且擁有充足日照,可以將隨著 11 月東北季風吹拂而結卵、成熟的烏魚卵,日曬製成最美味的烏魚子。

加工完成的烏魚子透過官方社群平台將片裝與一口吃禮盒直接銷售給一般大眾,星源漁業總經理張東昇說明,團隊正積極開發合作通路,目標是符合「從產地到餐桌」,用自然的生產方式,提供安全且在地化的食材,減少中間的流程,直送消費者手中。

除了自有的官方社群平台外,目前同步在 SKM line、中華黃頁上架,未來也將拓展到 LINE 禮物、水產通路、百貨量販與餐廳校園。

星源漁業推行「從產地到餐桌」推動 ESG 永續發展,以白蝦為例,台灣白蝦消費市場約七成仰賴進口,星源漁業推行「從產地到餐桌」的目標之一,即是希望爭取大眾對於養殖業的信心,以在地化漁獲搶占台灣市場。

此外,在推行過程中亦能達成「環境永續」與「文化永續」雙重目標。星源漁業收成的漁獲皆透過農委會推動之「產銷履歷」(TAP),經第三方公正單位驗證、遵照「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 , Taiwan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並可進行產品溯源。

星源漁業與合作通路及終端消費者的溝通時可帶著大家一起走入產地,認識食農教育與食安議題,並且通過認識在地化食材,讓民眾進一步認識食材背後的文化脈胳。這些努力與作為,都在直接與間接的協助推動聯合國「2030 永續發展目標」(SDGs),包含「2 消除飢餓」、「11 永續城鄉」和「12 負責任的消費及生展」。

星源漁業以「生態養殖」與「AI 養殖」為方針 第一年策略「慢慢養」 泓德能源自持的台南七股日運案場,原為廢棄漁塭,目前為海水養殖,主要淡水來源為雨水。

然而自 2022 年起,因為氣候變遷因素,台南曾長達 500 多天沒有降雨(直到 2023 年 7 月底杜蘇芮颱風才帶來雨量),造成七股地區養殖池水鹽度高達千分之五十以上,影響許多生物成長亦伴隨著高死亡率,非常不利白蝦、烏魚的生長。

不過一旦養殖成功,在較高鹽度生長下的白蝦,肉質會更為緊實與鮮甜,而烏魚(雌烏)的生殖腺與卵巢會發育成長得較快。2023 年星源漁業漁獲總產量高達 10 萬台斤,這是優秀技術加上智能管理方能產出的卓越成果。

以混養白蝦的成果為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黃榮富教授分析了星源漁業在「防疫優先」、「放養密度」、「養殖水體環境」與「投餵管理」這四個方向的成功策略。養殖的源頭,選擇採購 SPF(無特定病原)蝦苗。

第一年養殖白蝦,星源漁業養殖團隊「慢慢養」,調低放養密度至每公頃 30 萬尾(混養模式的白蝦放養密度,一般建議為每公頃 30 萬至 60 萬尾);養殖期間每日定時檢測水質參數,可即時做出相對應處置以穩定養殖水體環境;最後,每日定時觀察生物攝食情況,以避免過度投飼影響水質。

星源漁業於 2023 年已申請並通過包含「水產養殖結構」、「水產養殖池捕撈結構」等 5 項技術專利,預計 2025 年前養殖專利申請將達 10 項。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表示,泓德能源期望結合漁電共生的資源,扮演養殖產業升級的推手,為台灣養殖業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心力。

泓德能源旗下的漁電共生案場,目前管理面積為 100 公頃,預計 2025 年管理面積近 300 公頃;並且開放原地主、員工或是返鄉漁青加盟與合作,由星源漁業專業團隊教學、輔助培養新一代的養殖技術人員,以進一步鞏固與強化台灣養殖漁業人才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