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 2050 淨零排放目標迫在眉睫,落實 ESG 目標需要龐大資金投入,在資金缺口持續擴大下,更突顯「轉型金融」發展的迫切性。富達投信指出,要於 2050 年達成全球淨零排放目標,全球每年需投放約 5 兆美元資金,惟目前每年淨零投資資金缺口接近 4 兆美元。亞洲坐擁豐富天然資源、人口紅利、和科技創新的優勢,是目前最有充足條件推動轉型金融的地區。
永續投資近年越來越受市場歡迎,促使更多資金為尋求收益並期望改善世界,流向高度符合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SG)的指標。富達國際全球永續長陳振輝表示,如鋼鐵、水泥、化學、航運及礦業等高污染高碳排的產業將被拒於門外,各國政府、投資人及社會大眾已意識到,高排放產業要展開低碳轉型,特別需要財務及技術支援。
陳振輝強調,亞洲轉型金融發展相較其他地區,更是刻不容緩,因亞洲在實現 2030 年減排目標的進度落後,區內 85% 能源產出仍來自化石燃料,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以上,產生的塑膠垃圾量占全球 65% 。
同時,亞洲暖化速度較全球平均更快,更易受氣候變遷影響。以 2022 年為例,區內發生 80 多次自然災害,衝擊五千萬人生命,經濟損失超過 360 億美元。因此,投資促進永續轉型且有益成長的商業模式,符合亞洲長期利益。
轉型金融主要針對三大類企業提供資金,包括密集碳排放型、缺乏符合經濟效益的低碳排放或零碳排放替代品者、對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具重要地位者。資金幫助企業營運模式脫碳或發展新低碳技術的產業。然而,這些產業往往因技術不足或缺乏資金作改變,難以實踐脫碳轉型。
轉型債券至今尚未成功在已開發市場進行融資,基於追求低碳投資組合的投資人通常會排斥此類「骯髒」資產,很多資產管理公司也不願與這類資產有關聯,以免影響公司商譽。
陳振輝指出,要於 2050 年達成全球淨零排放目標,全球每年需投放約 5 兆美元資金,惟目前每年淨零投資資金缺口接近 4 兆美元。建立清晰標準框架,有助債券發行人及投資人相信資金將流向促進全球淨零排放的企業。
亞洲已開始出現就轉型金融而設的標準框架,區內監管機構正領頭制定轉型金融原則,提高透明度。例如,2023 年推出《新加坡 - 亞洲永續金融分類法》(Singapore-Asia Taxonomy),是全球第一個直接定義轉型的分類法;亞洲之外如英國《永續揭露要求》(SDR),明確將投資於永續改進視為一項獨特類別,鼓勵企業進行低碳轉型。
這些舉措促使金融業出現新資金流動,為投資人帶來全新契機,投資於傳統不一定被視為「綠色」,但可能促進脫碳轉型、推動各經濟體邁向淨零未來的產業。
日本經驗值得參考,其轉型債券發行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日本政府計劃於未來 10 年,發行價值約 20 兆日圓(133 億美元)主權轉型債券,且預計可從私營企業集資 150 兆日圓。日本為轉型債券發行提供完整框架,廣泛的集資範疇促進各方面減排轉型,這帶動企業跟進。如此,不用單靠政府來填補轉型資金缺口,私營企業亦可為實現淨零目標盡一分力。
在構建具可信度的轉型金融環境上,資產管理公司扮演其中一個關鍵角色。脫碳轉型過程中企業轉型過程各異,轉型計劃需針對個別市場、產業及企業實際情況量身打造。
富達國際身為全球資產管理公司,一直積極與所投資企業維持協作,關注企業面臨的在地挑戰及契機,並提醒企業與投資人保持溝通的重要性,幫助提升透明度,讓投資人評估企業轉型計劃的可信度。在亞洲,因氣候及 ESG 訊息揭露仍為初步發展階段,企業同時面對設定減碳轉型目標及制定揭露框架的雙重挑戰。
透過研究、評估、溝通及協作等全方位永續投資策略,富達以可靠及可信的態度支持亞洲區內企業向低碳轉型,其中包括協助印尼棕櫚油生產商和鎳礦商、日本汽車製造商、東南亞公用企業等逐步轉型,透過與各地政府及相關監管機構緊密合作,收窄政策差距,將資金引導至實際轉型項目,支持轉型金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