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 (AI) 近來備受市場關注,不僅新型的機器學習技術可望提升生產力,許多潛在應用機會仍待發掘。然而,AI 是否過度受到追捧?
隨著企業紛紛將大量資金投入超級運算技術,市場不禁懷疑科技業是否正在重蹈 1990 年代與 2000 年代初網路泡沫的覆轍,也就是科技股不斷飆升,但最後導致走向崩盤。雖然市場的疑慮值得理解,但這兩波科技熱潮其實不能相提並論。
有別於網路時代的許多企業執著於本夢比,目前建置雲端運算基礎設施的超大型企業已經開始獲利。雲端運算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創造大量營收,應用面包括雲端運算應用程式、基礎設施軟體、社交媒體廣告等。 也就是說,基礎設施發展時已有需求支撐,有助於雲端運算資本密集度維持穩定。
過去的網路熱潮建立在對「旗艦新品」的期待,但最後期待落空。相對地,目前積極發展 AI 的企業不僅已經獲利,投資雲端運算基礎設施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升效率。
目前企業支出集中在打造進一步的數位基礎設施,即加速運算技術,生成式 AI 只是其中之一。加速運算技術是效率更高的運算基礎設施,能夠應對 AI 與非 AI 工作,從社群媒體內容推薦,到機率定位、再到藥品開發模擬等,用途包羅萬象。這類基礎設施多為雲端運算領域,不妨把雲端想像成是供電給實體世界的「電網」,但供應的是先進運算功能。由於有助於提升效率、乃至於投資報酬率,各領域採用 AI 的速度比許多人預期得更快。
加速運算技術顛覆既有做法,讓原本不可行的工作變成可能。ChatGPT 預估,如果使用高效能伺服器 CPU,以通用運算技術訓練擁有 1750 億個參數的大型語言模式,需要 5 年時間;反觀如果採用高效能伺服器 GPU 的加速運算技術訓練,預計只要 2 到 4 個月。此外,相關仿真軟體公司估計,以加速運算技術進行高階空氣動力學,可將仿真時間加快 33 倍。
相關市場仍存在巨大成長空間。目前每年 CPU 出貨量達 1000 萬到 1500 萬顆,反觀加速運算伺服器不到 100 萬顆。聯博預計,全球運算能力安裝量中,加速運算技術不到 25%,兩年前幾乎為零。
聯博認為,生產力的巨大飛躍固然值得期待,但 AI 還需要幾年才會普及與廣泛應用,而 AI 代表重大的科技轉移,因此投資人也需要時間才能發掘長期受益企業。